音浪潛行-學界、詩壇齊聚紀州庵共憶楊牧

臺灣文壇重要坐標與花蓮文學象徵的楊牧,以一生的筆耕築構起遼闊詩境。這位臺灣最接近諾貝爾獎的詩人巨擘,啟發眾多學者投身「楊牧學」的探索,其留下的豐厚作品,為無數青年詩人點燃創作的燈火。
9月6日,適逢楊牧85歲冥誕,由國立東華大學楊牧文學研究中心主辦的「音浪潛行—楊牧85歲冥誕紀念會」於臺北市紀州庵登場,吸引近百位貴賓、學者與文學創作者齊聚,場面盛大而溫馨。
紀念會由詩人曹馭博主持,邀請洪範書店負責人葉步榮先生與東華大學徐輝明校長致詞揭開序幕。葉步榮先生回憶,過去出版楊牧老師著作時,老師曾特別叮囑多部作品要在自己生日當天問世,如今能在其冥誕舉辦紀念活動,別具意義。徐輝明校長則指出,楊牧老師的冥誕恰逢東華大學開學之際,未來期待能將紀念活動與新學期相結合,讓更多學子親近大師的精神風範,共沐詩風。
隨後十餘組嘉賓接力演出,陣容涵蓋多位學者、校友、楊牧詩獎得主與青年詩人,包括翁文嫻教授、楊小濱教授、張寶云教授、任明信、王和平、馬翊航教授、陳柏煜、沈央、陳冠銘、柯冠旭、唐曼婷、劉清華、賴宥杉,以及曾以《夜官巡場》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裝咖人樂團等。演出突破傳統朗誦形式,融入聲音、影像與舞蹈,展現跨界風貌,向楊牧詩作中豐盛的音樂性致敬。
詩人馬翊航(亦為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回憶,自己首次接觸楊牧作品是在花蓮高中的年少歲月,那亦是他詩路的起點。他並引述〈我們也要航行〉詩句中「近乎晦澀的果敢」,形容詩作就是這樣一份共通的信物。而以詩集《決鬥那天》榮獲楊牧詩獎的詩人陳柏煜,則以新作〈掛劍〉向楊牧老師的〈延陵季子掛劍〉致敬,呼應他與楊牧之間的精神共鳴。
活動總召集人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張寶云表示,此次紀念會凝聚了楊牧的親友、同事、學界友人、學生與臺灣乃至華文詩壇的重要創作者與各界文友,透過多元形式的展演,共同追憶並致敬楊牧。張寶云老師期許未來能持續推廣楊牧及華文文學,創造更多交會與交流的契機。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909 11:49:13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