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紀錄片山形影展再傳佳績 《公園》與《侯硐奇譚》分別獲優秀獎及獎勵獎

臺灣紀錄片山形影展再傳佳績 《公園》與《侯硐奇譚》分別獲優秀獎及獎勵獎
2025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頒獎典禮昨(15)日在山形市中央公民館舉行,臺灣紀錄片再傳捷報,蘇育賢執導的《公園》獲頒「國際競賽單元—優秀獎」,宋承穎及胡清雅共同執導的《侯硐奇譚》則榮獲「亞洲千波萬波單元—獎勵獎」,成績斐然。

駐日大使李逸洋表示,臺灣紀錄片在山形影展的亮眼表現,不僅展現創作實力,也讓臺灣文化在國際間獲得更多注目。

文化部長李遠則指出,紀錄片真實呈現社會的樣貌與人民的心聲,也展現臺灣創作者多元視野及文化深度,文化部將持續支持,讓更多臺灣故事被世界看見。

本屆山形國際影展共有來自129個國家與地區的1318件作品角逐「國際競賽」單元,最終選出15部入圍,「亞洲千波萬波」單元則自75個國家1358件作品中,嚴選20部參展。臺灣計有蘇育賢的《公園》及冼澔楊執導的臺、港、法合製《日泰小食》入圍主競賽單元,莎韻西孟執導的《烤火房的一些夢》、宋承穎及胡清雅共同執導的《侯硐奇譚》則入圍「亞洲千波萬波」單元。這是繼2023年導演蕭美玲憑《平行世界》榮獲「日本電影導演協會獎」後,臺灣紀錄片再度於山形影展大放異彩。其中《侯硐奇譚》也同時入圍第6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短片」,再度彰顯臺灣紀錄片的國際競爭力。

影展主辦單位表示,《公園》以充滿遊戲感的想像力,拓寬了電影的表現語彙,在幽默與共感之間取得細緻的平衡,把公共空間重新看作人們彼此連結的開放遊樂場,共享故事的溫度且在每一格影像畫面中均彷彿都能被觸及。導演蘇育賢提醒我們,電影其實源自極為單純的行動分享、凝視與傾聽。《公園》讚頌集體記憶之美,也再次確認了只要敘事是向他人敞開,其實就是某種電影般形態的存在。

《侯硐奇譚》實地訪談曾在臺灣最大但因重大坍塌事故關閉的礦場礦工,影片中幾乎看不到前礦工身影,只剩聲音和風景及世代相傳的恐怖故事及怪談,那些在坍塌事故中罹難的礦工魂魄,是否終能獲得解放?抑或真正的恐怖其實正是礦工們當年的勞動環境本身?

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是亞洲第一個以紀錄片為核心的國際影展,自創辦以來,一直以「獨立觀點、人文關懷、扶植新秀」為宗旨,鼓勵創作者透過紀錄片探索多樣的影像風格與表現形式。多年來不僅成為亞洲導演心目中的紀錄片聖地,也是一個讓世界各地紀錄片創作者交流與互動的重要舞台。

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表示,這2部作品分別從都市公共空間及礦業社區記憶切入,展現臺灣紀錄片創作者多元且深情的視角,也讓世界看見臺灣影像在地性與普世性的交會。將持續與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進行交流、互動,推介更多的臺灣優秀紀錄片作品與導演參展,透過臺灣的紀錄片作品讓世界更認識臺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