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科大主辦SSIM 2025 國際學者共探AI時代的人文新思維
【威傳媒記者陳惠玲報導】
朝陽科技大學人文暨社會學院主辦的「2025第五屆國際社會科學與智慧管理研討會(SSIM 2025)」今(16)日盛大登場,為期兩天的學術盛會以轉動地球儀動畫揭開序幕,象徵本屆參與國家的多元共融,並搭配〈We Are the World〉旋律,呼應SSIM多年來凝聚的國際學術社群與跨文化對話精神。
大會主席、朝陽人文暨社會學院院長李玲玉表示,今年共有來自14個國家、37所大學的152位學者投稿,最終僅約30%的論文入選刊登於研討會論文集中,展現高度的學術門檻與國際聲望。本屆以線上與實體同步方式舉行,吸引全球關注社會變遷、智慧科技與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者共襄盛舉。

朝陽科技大學校長鄭道明於開幕式中對嘉賓、學者與貴賓致以熱烈歡迎。他指出,本次大會主題邀請與會者共同反思AI如何重塑教學、研究與問題解決的方式,並開啟教育、語言學習、社會服務與商業創新的嶄新可能。鄭校長強調,朝陽近年在國際評比表現卓越,已連續九年入榜《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佳大學排名,並名列亞洲高潛力大學之列。SSIM作為朝陽的重要國際學術平台,不僅促進全球學者的對話與合作,也展現朝陽在跨域研究與人才培育上的堅強實力。
李玲玉院長進一步指出,自2021年創辦SSIM以來,即使疫情變化萬千,從未中斷學術交流。首屆採線上舉行,隨後四屆則以混合模式進行,展現持續精進與跨域連結的決心。今年審查制度更為嚴格,經國際同儕評審後,僅35篇全文入選論文集,充分顯示SSIM對學術品質的嚴謹要求。除完整論文外,大會亦安排多場延伸摘要發表,涵蓋口頭簡報與學術海報,主題橫跨社會科學、人工智慧、人機互動、數位與永續教育等當代焦點議題。歷年SSIM論文集均成功收錄於Scopus等國際資料庫,已成為亞洲區備受矚目的跨域研究平台。

李院長強調,SSIM不僅是一場研討會,更是一場「思想的全球對話」。本屆邀請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陳斌全博士與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Xuesong Gao教授擔任主題講者,探討AI浪潮下語言教育的挑戰與新方向,開啟跨領域深度交流。
她也指出,經過多年努力,SSIM已成為重要的國際合作平台。今年有兩所海外大學特別前來洽談後續合作,包括加拿大皇家大學(Royal Roads University),雙方正積極討論MOU簽署事宜;越南同塔大學(Dong Thap University)校長亦親臨會場,展現高度合作意願。這些正向成果,讓主辦方對推動高品質國際學術平台更具信心。

李玲玉院長說,AI已成全球趨勢,人文社會學科必須積極回應與接軌。今年人文暨社會學院各系所皆融入AI應用,如傳播藝術系導入AI輔助影像製作與媒體創作,社工系、幼保系、應英系探索科技互動與輔導應用,展現跨領域融合的新面貌。她強調,SSIM的核心精神在於以AI連結人文社會科學,呼應教育部政策與全球發展方向,並朝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AI時代的教育省思—Xuesong Gao教授談「學習的本質」
新南威爾斯大學Xuesong Gao教授在受訪時指出,當前許多歐美大學考慮撤除語言學系或語言中心,這是極為短視的做法。語言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累積,更關乎個人認知、心理與社會發展。他認為:「學習的真正目標,是幫助人『成為一個人』。」
AI雖能提供知識,但教育的本質仍在於促進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互動與共感。語言教學不應僅聚焦於語法與詞彙,而應重視溝通與人際理解等AI難以取代的能力。
在談及AI對國際交流的影響時,Gao教授指出,AI確實能協助台灣學生跨越語言障礙、促進資訊獲取,但若要傳遞台灣文化的精神與人文特質,仍須透過「面對面」的交流與情感互動。
他強調:「AI可以翻譯語言,但無法翻譯眼神與語氣中的溫度。」教育資源應鼓勵學生走出螢幕、進入世界,因為唯有真實的互動,才能深化理解與連結。
Gao教授最後提醒,科技雖能輔助學習,但教育的使命在於讓人「繼續成為人」。他警示:「在AI時代,我們更需要防止人成為科技的奴隸。」
AI助攻多語教育—陳斌全博士談台灣文化的國際優勢
從「AI浪潮下的語言教育、數位人文與文化外交」提問:AI在語言教育及文化推廣上的潛力與挑戰。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陳斌全博士接受訪談指出,AI在影視配音、多語處理與內容後製上展現驚人效率,未來可望成為語言學習的重要輔助工具。然而,他提醒,AI的技術雖強,卻未必能完全保留原作的文化意圖與情感深度。
談及台灣文化的國際優勢,陳博士表示,台灣的民主與創作自由孕育出獨特的文化風貌,並以包容性、多元性為核心特質。自400年前起,台灣便與世界交流密切,歷經多重文化融合,形成豐富的文化層次。這使得台灣成為東亞地區極具吸引力的文化創作基地,許多東南亞導演選擇在台灣創作與發表作品,正因其自由開放的環境與多元觀眾群。
關於台灣國際文化交流的契機與挑戰,陳斌全以他在英國文創產業的觀察指出,近年台灣迎來了兩大國際契機:其一,COVID-19疫情期間的防疫成效讓國際社會重新認識台灣;其二,烏克蘭戰爭引發全球對地緣政治的關注,使台灣再次成為國際焦點。在此背景下,台灣的文化內容、藝術與影視作品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也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發聲創造更多機會。
面對AI浪潮對學術界的衝擊,陳斌全認為,AI對傳播藝術系教師與學生而言,無論在教學、創作或研究上,皆是一項強而有力的輔助工具。儘管如何控制這個工具仍有許多討論空間,但他個人對AI保持比較正面的態度。
總結:朝陽以AI連結人文,開啟全球對話新篇章
本屆SSIM以「AI與社會科學的交會」為核心,結合學術、教育與文化多重面向,展現朝陽科技大學推動人文智慧融合與全球交流的決心。正如李玲玉院長所言:「我們希望在朝陽建立的不只是學術品質,更是一個永續經營、讓世界看見的知識平台。
(資料來源:威傳媒新聞-WinNews)
延伸閱讀:
- 記者:編輯中心
- 更多社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