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體系推「綠色照護」 減少洗腎、降碳足跡
台灣腎病人口預估再2年將破300萬人,台北醫學大學體系推動醫療永續,第一步就在腎臟科推動「綠色腎臟照護」,協助病人延緩、甚至擺脫洗腎命運,並達到碳足跡減量目標。
「最好的綠色照護,就是讓病人不需要透析。」台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今天在成果分享記者會致詞時指出,北醫大與國際INSIDE CKD計畫合作的模擬模型顯示,2022年全台約有25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占總人口10.6%,但多數患者在進入第4期前不僅未確診,甚至沒意識到自己有腎臟問題。
吳麥斯表示,據推估,2027年患者數將成長至300萬人,照護費用更高達新台幣621.8億元,相關共病與死亡風險也將隨之大增。
他並解釋「綠色腎臟醫學」概念,2009年就有澳洲醫師提出倡議,透過早期診斷、延緩病情與減少透析等方式,提升病人健康與生活品質,同時減少醫療資源使用,降低對環境負擔與衝擊。
吳麥斯表示,這項理念與總統賴清德推動的「健康台灣」願景不謀而合。北醫大醫療體系透過此策略,每年成功助約50名病人免於洗腎,透析發生率與死亡率均下降20%,為健保省下逾千萬元支出。
他以血液透析為例說明,這是一種相當消耗資源的治療方式,估計每名病人每年需使用逾7.4萬公升的水、1963度電,並產生超過320公斤的廢棄物。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發副院長吳美儀分享,雙和醫院近年積極導入綠色轉型策略,透過數位化管理系統、透析廢水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措施,在2023年至2024年間成功減少250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2200輛汽油車1年的碳排量,成果相當驚人。
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陳亮妤致詞則提到,近期國內因極端氣候引發多起災情,特別是花蓮光復鄉事件,再次提醒政府,醫療體系應具備「韌性」,讓醫療網絡在面對颱風、水患等天災時,仍能穩定運作。
每次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宣布撤離災民時,陳亮妤說,第一時間都會先問「有沒有孕婦?有沒有洗腎患者?」其中洗腎患者一旦中斷治療,就可能威脅生命。
陳亮妤表示,台灣目前腹膜透析比例約有7%,雖然高於日本的3%,但仍低於其他亞洲國家;如果要讓洗腎患者活動力提高,腹膜透析就需要提高占比,不僅能提升台灣的醫療韌性,也能達到醫療永續,減少醫療廢水。
「最好的綠色照護,就是讓病人不需要透析。」台北醫學大學校長吳麥斯今天在成果分享記者會致詞時指出,北醫大與國際INSIDE CKD計畫合作的模擬模型顯示,2022年全台約有250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占總人口10.6%,但多數患者在進入第4期前不僅未確診,甚至沒意識到自己有腎臟問題。
吳麥斯表示,據推估,2027年患者數將成長至300萬人,照護費用更高達新台幣621.8億元,相關共病與死亡風險也將隨之大增。
他並解釋「綠色腎臟醫學」概念,2009年就有澳洲醫師提出倡議,透過早期診斷、延緩病情與減少透析等方式,提升病人健康與生活品質,同時減少醫療資源使用,降低對環境負擔與衝擊。
吳麥斯表示,這項理念與總統賴清德推動的「健康台灣」願景不謀而合。北醫大醫療體系透過此策略,每年成功助約50名病人免於洗腎,透析發生率與死亡率均下降20%,為健保省下逾千萬元支出。
他以血液透析為例說明,這是一種相當消耗資源的治療方式,估計每名病人每年需使用逾7.4萬公升的水、1963度電,並產生超過320公斤的廢棄物。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發副院長吳美儀分享,雙和醫院近年積極導入綠色轉型策略,透過數位化管理系統、透析廢水與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等措施,在2023年至2024年間成功減少2508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2200輛汽油車1年的碳排量,成果相當驚人。
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陳亮妤致詞則提到,近期國內因極端氣候引發多起災情,特別是花蓮光復鄉事件,再次提醒政府,醫療體系應具備「韌性」,讓醫療網絡在面對颱風、水患等天災時,仍能穩定運作。
每次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宣布撤離災民時,陳亮妤說,第一時間都會先問「有沒有孕婦?有沒有洗腎患者?」其中洗腎患者一旦中斷治療,就可能威脅生命。
陳亮妤表示,台灣目前腹膜透析比例約有7%,雖然高於日本的3%,但仍低於其他亞洲國家;如果要讓洗腎患者活動力提高,腹膜透析就需要提高占比,不僅能提升台灣的醫療韌性,也能達到醫療永續,減少醫療廢水。
- 記者: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16日電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