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大半導體中心獲「2025 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金獎

亞洲大學由副校長黃俊杰,率領智慧半導體設計與永續製造研究中心團隊,參加「2025 IIIC 國際創新發明競賽」,以研究成果《Cost-Effective Liquid-Phase TiO₂ Films: Metal Protection in the Hydrogen Era》(具成本效益的液相二氧化鈦薄膜:氫能時代的金屬防護)從國內外強手中脫穎而出,勇奪金牌肯定,展現亞大在新能源材料、永續製程技術上的前瞻實力。
「IIIC國際創新發明競賽」自2010年舉辦,迄今已邁入第16年,以環境保護、綠能、醫療、生物科技與電子創新為核心,每年共有來自12個國家、超過400項傑出發明齊聚角逐。此競賽不僅提升台灣在相關領域的創新能量,更是銜接國際的重要舞台,藉由國際專家交流,促進知識經濟發展與培育創造力。
今年競賽規模再創新高、競爭激烈。主辦單位在頒獎典禮上指出,亞大團隊的研究成果在「創意性」、「技術成熟度」、「社會影響力」3大評比,都表現出色,獲得評審一致肯定。
亞大智慧半導體設計與永續製造研究中心團隊的獲獎作品,運用具低成本效益的液相沉積TiO₂抗氫腐蝕保護鍍膜技術,可廣泛應用於氫能設備、金屬加壓容器、燃料電池系統、鋼材結構、運輸管線與高風險金屬零件,為能源產業與製造業提供兼具可靠性與經濟效益的新一代金屬管件防護解決方案,因而深受評審團青睞。
黃俊杰副校長表示,該研究是以液相製程製備的高緻密二氧化鈦(TiO₂)薄膜,具備優異的防氫脆與耐腐蝕特性,專為氫能專用的金屬管路防護需求而設計。氫原子可輕易滲入金屬內部,造成金屬脆化、強度下降與壽命縮短,導致氫洩漏與爆炸等安全問題。此次發明技術透過在金屬表面形成致密、均勻且附著性極佳的TiO₂保護層,有效阻隔氫脆造成的危害。
黃副校長表示,此次得獎是對亞大研究團隊耕耘的高度肯定,也展現亞大在半導體鍍膜技術、材料科學及永續製造領域的跨域整合能量。他說,未來團隊將持續深化液相沉積薄膜技術,並與產業緊密合作,以提升金屬在氫能環境中的抗腐蝕能力,期望為氫能產業帶來更多創新突破。
亞大近年來積極推動跨域研發與國際交流,亞大半導體中心此次勇奪金牌,再次展現學校在創新研發與技術轉移上的堅強實力,也為台灣在新能源材料與半導體技術領域增添亮眼成果。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1121 14:07:28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