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銀髮餐桌困境奪下「評審團特別獎」!《食力》獲2025消費者權益報導獎五項大獎肯定

撰文=編輯部
114年度「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於2025年11月18日舉行頒獎典禮,《食力foodNEXT》以長年深耕食品產業、食安政策與消費權益的專題報導實力,一舉奪下五項大獎,其中包括本屆最具指標性的「評審團特別獎」,展現媒體在公共利益議題中的專業貢獻與社會影響力。
本屆獲獎作品涵蓋高齡飲食、食品政策、農畜永續、零售結構、食品加工迷思等多個消費者關注的關鍵領域。《食力》團隊透過實地訪談、產業追蹤、制度分析與跨領域資料檢證,從結構性問題切入,提供具公共價值的深度報導,受到評審一致肯定。
評審團特別獎:《超高齡社會468萬長者餐桌危機 誰來餵飽老台灣?》
台灣於2025年中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約468萬人。隨著年齡增長,備餐與吞嚥困難成為長者日常重大挑戰,甚至影響認知功能與失智風險。專題揭露「餐桌危機」不僅是健康問題,更關乎長者的生活尊嚴與營養保障,並剖析台灣銀髮友善食品市場的發展潛力與障礙,呼籲社會與產業積極因應。本專題有效提升社會對高齡權益的認知,是兼具深度與社會倡議性的代表作品。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專題報導獎 特優:《免關稅 鮮乳也不降價 台灣乳品市場陷入結構性困局》
2017年起台灣逐步降低紐西蘭液態乳關稅,2025年達零關稅,原期待帶來更便宜的鮮乳選擇。然而市場結果卻背道而馳:國產鮮乳價格持續高居全球前列,進口鮮乳亦未見明顯降價,消費者未得利,酪農卻先承受減產壓力。加上冰磚奶大量進口,擠壓國產鮮乳業務市場,導致消費者支付高價卻未享有公平選擇,乳品市場陷入結構性困局。專題追蹤台紐零關稅後,乳價卻未下降的原因,揭開冷鏈物流、通路抽成、生乳收購制度等結構性問題,呈現消費者未得利、酪農先承壓的市場矛盾。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專題報導獎 優勝:《無抗、減廢、更永續!台灣農畜產業的破圈革命》
報導指出台灣農畜產業面臨的三大永續痛點——高碳排放、抗生素依賴、廢棄物處理不足,並聚焦產業如何透過無抗飼養、資源循環與技術革新回應氣候與健康挑戰,強調消費者在永續轉型中的關鍵角色。提醒消費者:唯有認識並支持永續農畜產品,才能真正保障食品安全、環境品質與自身健康。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專題報導獎 佳作:《便宜沒好事 大全聯來臨 食品業挫咧等!》
本報導揭示大全聯的崛起如何改寫台灣零售市場,並挑戰消費者權益保障。全聯在併購後不僅成為全台最大零售體系,更藉由寄售制與低價要求,掌握定價權與供應鏈主控權。對消費者而言,短期享受折扣,卻逐步失去差異化商品與多元選擇,甚至面臨品質被成本壓縮的風險。當大全聯的價格成為市場標準,其他通路也被迫跟進,最終造成「低價表象、權力集中」的局面。專題直指:當零售巨頭透過制度重組主導資源配置,消費者最重要的選擇權、知情權與公平價格將被侵蝕。以大全聯為核心,報導凸顯台灣消費市場正在面臨的結構性挑戰,突顯消費者權益與市場公平的重要性。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即時報導獎 佳作:《芝麻油粕能做芝麻粉嗎?專家解析「芝初」爭議與榨油製程關鍵》
「芝初」芝麻粉被質疑以榨油後的芝麻粕製成,引發消費者疑慮。《食力》即時追蹤事件,從榨油製程切入,分析高溫與常溫壓榨對油粕再利用的差異,並比對產品營養成分與官方聲明,指出芝初產品經部分脫油處理後研磨,仍具高脂肪特徵,不符典型芝麻粕低油脂特性。報導強調食品加工透明與資訊判讀,回應消費者的核心疑問。在「芝初」產品爭議發酵第一時間,《食力》以製程科學、營養標示與專家說法進行即時查證,協助消費者釐清芝麻粉與油粕的差異,並提醒食品資訊透明的重要性。
《食力》將持續以專業新聞與產業洞察守護消費者權益
《食力》表示,此次獲獎不僅是對團隊長年深耕食品與消費議題的肯定,也反映飲食產業在高齡化、永續、供應鏈與食品透明度等議題的挑戰仍持續升高。《食力》將持續扮演制度觀察者、產業分析者與公共監督的角色,以專業內容協助消費者在資訊複雜的市場中做出更安全、更理性的選擇,並且推動飲食產業朝正向發展。
- 記者:食力FoodNEXT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