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觀點/乾燥劑自燃到聖火標錯名 2025世壯會成全民抓包賽
(記者陳志仁/特稿)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在台北大巨蛋熱鬧開幕,卻也同時揭開了一連串令人瞠目結舌的紕漏序章;原本應是一場讓台灣走向國際的體育盛會,卻在短短數天內連環出包,從禮包乾燥劑遇水自燃、餐飲與場地品質惹議、轉播畫面錯標選手姓名,彷彿成了「全民抓包比賽」。
圖/各式吉祥物們齊聚市府前廣場為遊行的隊伍加油打氣。(臺北市政府提供)
17日的開幕,突如其來的大雨讓遊行變調,選手背包中的乾燥劑遇水發熱,甚至燒穿布料,嚇壞選手,也燒出了主辦方缺乏危機預判的荒腔走板;即便主辦單位與廠商事後道歉、承諾補償,卻難掩背後「細節崩壞」的結構性問題,「執行能力嚴重失衡,應變機制幾近失能」。
乾燥劑風波只是序幕,新北的歡迎晚會被痛批一團亂,提供的魚酥受潮發軟,現場連足夠座椅都沒有,選手只能坐在地板,場館品質也未通過考驗,樹林紅土網球場整修倉促,雨後大漏水宛如「臨時工地」;最離譜的是,選手報到竟無人引導,現場秩序全靠志工苦撐,志工非但得不到支援,反成民怨出口。
更令人遺憾的是,象徵運動精神的聖火點燃儀式,竟錯將彭政閔的英文名顯示為「Lin Yu-Ting(林郁婷)」,這些錯誤已非單一環節失職,反映出台灣在舉辦國際大型活動上的結構性無能與文化性自滿,慣於「熱情補破網」、習於「臉皮厚撐過去」,卻忽略國際賽事考驗的是制度與細節,而不是熱血與加油。
民進黨新北市議員張嘉玲與顏蔚慈直言,雙北既共同主辦就該共同負責,眼前問題層出不窮,市府更該立即啟動危機管理與系統檢討;志工、選手、市民用熱情支撐起這場賽會,但熱情不是用來「墊背」的,當志工成第一線的擋箭牌,問題就不是單純的「出包」,而是對公共信任的踐踏。
世壯運原本是一場展現城市實力、運動家精神與國際文化交流的盛典, 我們可接受一場活動有難以預料的突發事件,但不能接受連基本功都做不好;世壯運這16億元究竟買到什麼樣的國際形象?買來的是世界級的舞台還是尷尬?台灣若真想在國際上立足,就必須學會,「盛會不是靠撐場面,而是靠撐住細節」。
更多引新聞報導
- 記者:陳志仁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