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逆轉「十年誤診」 準確揪出病因震驚醫界!
(記者蔡函錚/綜合報導)美國一名網友在Reddit上分享自身經歷,透露長年飽受不明症狀困擾,歷經無數次檢查、專科諮詢,始終無法找出病因。然而,真正讓他解開身體謎團的,竟是一段與ChatGPT的對話。
這名患者表示,自己過去十多年來出現手腳麻木、腦部混沌等症狀,接受過脊髓MRI、電腦斷層、血液分析等詳細檢查,甚至曾懷疑是萊姆病,但所有報告皆顯示正常,讓他對自己的病情倍感困惑。
示意圖/美國一名網友透過ChatGPT分析出多年來真正病因。(擷取自freepik)
在求助無門下,他靈機一動,決定將自己的檢查報告、症狀紀錄與病史,整理後交由ChatGPT分析。出乎意料的是,AI系統推測他的症狀可能與一項基因變異有關——MTHFR基因中的A1298C突變。ChatGPT進一步指出,即使血中維生素B12濃度正常,若基因代謝異常,人體仍可能無法有效利用這類營養素,進而產生神經性不適。
這項建議引起患者的高度關注,他隨即與主治醫師討論,醫師對此說法表示認同,並建議進行MTHFR基因檢測。檢查結果證實他確實帶有該項突變。根據AI提供的資訊與醫師建議,他開始補充特定營養素,數年來反覆出現的腦霧與四肢麻木問題,明顯獲得改善。
這段故事引起廣大迴響,就連OpenAI前總裁Greg Brockman也在X平台(前Twitter)轉發這則貼文。他指出,AI能透過整合MRI、CT與實驗數據,發現症狀與營養吸收間的矛盾,進一步合理推斷出甲基化代謝異常的可能性。他強調:「我認為,現在是時候讓最先進的醫療AI,成為標準診斷流程中的第二意見來源。」
雖然AI協助解謎的案例令人驚艷,但患者也特別提醒,他從未將ChatGPT的建議視為唯一依據,仍需經由專業醫師判讀確認。他呼籲其他病患使用AI工具時,務必與醫療專業合作,避免單方面解讀資訊導致誤判。
這起事件再次喚起外界對「AI進入醫療診斷領域」的討論。儘管生成式AI在資料整理與推論方面展現潛力,醫界普遍認為,它應是輔助角色,而非取代醫師的存在。未來是否能將AI模型正式納入臨床應用,仍需透過更多臨床實驗、倫理審查與制度建構來決定。
更多引新聞報導
AV女優桃乃木香奈宣布重大決定!「超級粉絲」限定福利搶先看
日圓匯率探0.19新低!日本吃鼎泰豐竟比台灣「更便宜」
- 記者:蔡函錚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