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閣改組/普發現金前後矛盾 林秉宥:賴清德須隨英規
(總主筆李彥謀/專訪)726大罷免被「完封」,民進黨內蔓延內閣改組的訊號,近日台北市長蔣萬安建議由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組閣,藍委賴士葆也支持,然而前提都是卓榮泰必須下台;有綠委莊瑞雄說,內閣只有農業部長陳駿季留任,倒是前立委、政院發言人徐國勇重返政壇接任民進黨秘書長。
圖/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林秉宥認為,有民代背景擔任政務官的優點,是對民意的掌握度較佳,亦符合現時政治趨勢。(艾瑞克IN新聞攝)
小英時代的優良模式,賴卓體制棄而不用?
大罷免沒有成功,各方解讀頗多,到底是藍營、白營獲勝,還是綠營慘敗,但是否要內閣改組?是小幅改組、大幅改組、有感改組,眾說紛紜,究竟是不是因為內閣出包,導致大罷免被KO,沒有人能一語中的;但有一個關鍵至為重要,「卓內閣」與小英政府的蘇內閣、陳內閣等相比,未能傳接承續執政的優質傳統。
民進黨新北市議員林秉宥接受《艾瑞克IN新聞》專訪時表示,小英時代的內閣,主要就是「捍衛主場」的發動機,然後連結中央黨部、立院黨團,再到各地方的基層民代,不論是政策推動、宣導、執行,地方建設的擘劃、開展,都有詳細的內容,讓綠委、議員在觸及民意時相當有本,但他說,賴總統上任後,卓內閣並沒有這麼做。
事實上,在「普發1萬元現金」的議題,林秉宥在基層遇到相當多的質疑與挑戰,尤其是來自綠營支持者,他發現卓內閣在該政策的反應,前後矛盾,即使立法院三讀通過特別條例,仍以財政困難、舉債為由作為不發的說詞;他認為並非是好的決策,也讓綠營民代無所適從,難以為政院做辯護。
國安國土議題得高分,百姓渴望民生小雀幸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喊內閣改組,卻講不出哪位閣員或部長該走人,有被外界點名到的,如經濟部長郭智輝、教育部長鄭英耀、衛福部長邱泰源,以及國發會、國科會等首長;但這些單位與大罷免失利並無絕對與直接關係,反而在國防、外交、內政、兩岸等,則少被批判。
林秉宥表示,這表示賴政府在國防、外交的表現,連在野黨也沒有可挑剔之處,而人民在國安國土安全較為無虞的情況下,就會在「民生」議題上追求小雀幸;所有會期待普發1萬元現金、在能源議題上希望不缺電、不漲電價,鄰國日本目前也有相似情形。
換句話說,像是經濟部、教育部、衛福部等,就被外界聚焦,林秉宥說,在野黨或媒體當然會去找內閣的破口,這個破口看起來是經濟部長郭智輝,他是企業家出身,是賴總統欽點,拉他下來有政治目的;而郭智輝沒有政界經歷,面對媒體直話直說,成為箭靶,「交通部長陳世凱、勞動部長洪申瀚上台前都被罵得體無完膚,現在呢,藍白也沒有要他們請辭」,林秉宥說,這是民代出身與企業家、學者、官僚的差異。
處理民意有學問,年改財劃法是下階段挑戰
林秉宥認為,執政黨無論如何,都要優先面對民意、處理民意,因為若把民意、民怨置之不理、未有同理心,反彈力道很大;至於民意,可以分階段、策略、步驟解決,如果是企業家、學者當部會首長,會較堅持經營理念或理想性,官僚事務官則多從「依法行政」入手,變成處理問題,而不是處理民怨。
他表示,不論內閣改組幅度如何,都應該讓人民有感,最重要的是,執政團隊是一個team,不是個人秀,不能獨拿麥克風唱獨腳戲;因為下階段面臨的問題更艱鉅,一是「年改」,會不會再改回去?是否洗牌重來?財政負擔的調配怎麼做?
再者是「財劃法」上路,中央與地方的權責還是很模糊,必須有高度意識;林秉宥認為,黨內溝通很重要,執政高層要由上而下貫徹到基層,讓民進黨所有黨公職都很清楚目標,投入為黨辯護與奮戰,才是726失利學到的最好經驗。
更多引新聞報導
藍白競合/黃國昌戰新北 謝立功:核三延役挑戰民進黨神主牌
IN觀點/李四川民調狠甩黃國昌 瑜亮情結侯友宜是關鍵
- 記者:李 彥謀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