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翁之意不在魚/傅中平

傅中平
我並不是很愛吃魚,正所謂“魚,非我所欲也”,但是我卻喜歡釣魚,很多時候釣來的魚自己不吃,送給了別人。妻子問我為什麼,答曰:釣翁之意不在魚!
春秋季節,沒有事可做的時候,我一般一周去釣一次魚。常常於池塘邊一立便是大半天或一整天,雖然腰酸背痛,卻是不知疲倦。
既不為吃魚,為何釣魚?其實,大部分釣魚人和我一樣,釣魚非為吃魚,而是在乎那一瞬間的提竿之樂。提竿的樂趣往往與魚兒的大小呈正比,魚兒越大,樂趣也越大,魚兒越小,越不當回事、漫不經心。偶爾釣上一條七八兩重的大鯽魚時,看著墜彎的竿頭,手上和心裏都有一種沉甸甸的滿足感。與人吹牛便會說:“哎呀,要的就是這種感覺,過癮極了!”如果釣到了一條更大的魚,還沒有出水,魚在水下奔命地亂竄,心裏一方面是激動,一方面是焦急,生怕魚兒脫鉤跑了。
一條魚兒,牽動了釣魚人多少喜怒哀樂的情緒。浮子動時,是屏氣凝神、是盼望;魚兒上鉤,是欣喜、是激動;魚兒脫鉤,是失望、是歎息……
我之釣魚,還有其他幾個原因。現代社會,面對紛紛繁繁的雜擾事務,必須學會自我妤解、自我放鬆。如果長期鬱積或鬱悶於胸,壓力得不到釋放,一個人便會抑鬱。每個人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壓力,這就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排解。於我來說,釣魚便是一種很好的放鬆和排解方式。當我將注意力轉移到魚的身上時,何不樂哉?
我愛好思考,可是平日卻總有一些具體的事務壓在身上,限制或妨礙了思考。當然,我的思考可不是什麼政治哲學或人生哲理,而是關乎寫作。在散步和釣魚的時候,我才能盡情地讓思想的野馬在野地裏馳騁。當然,那些思考還是與寫作有關:某某事情是適合用小說來寫還是散文來寫?作品該用一個怎樣的開頭才好……有時也走神,常有觀釣者提醒說“咬鉤了!咬鉤了!”
可能由於工作的原因,多年來眼睛常盯著手機看,視力竟然出現了一些問題:“近視、老花、散光”並存。看物體常常是模糊不清。而釣魚恰恰是對我視力的一種放鬆。釣魚的時候不再盯著近在咫尺的手機螢幕看,而是看著數米開外的水面。在蒼穹的大背景下,遠處是田野和莊稼,近處是如鏡子一樣平靜的水面還有水下輕輕搖曳的水草。這樣一邊釣著魚,一邊對我的眼睛也是一種很好的享受和保護。
如此釣魚,難道不是“釣翁之意不在魚”嗎?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