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姑娘的恩施木耳山奇遇:在大陸「世界硒都」體驗養生茶香

臺灣姑娘的恩施木耳山奇遇:在大陸「世界硒都」體驗養生茶香

劉奕伶

一場意外的茶山之旅
作為一名臺灣茶愛好者,我喝過凍頂烏龍的醇厚,品過東方美人的蜜香,也聞過文山包種茶那清揚飄逸的花香氣息。

卻從未想過有一天會踏上湖北恩施鶴峰的茶山,親手採摘富含「硒元素」的綠茶。

當看到有網友提到「恩施是‘世界硒都’,那裏的茶不僅好喝,還特別養生」時,我半信半疑。畢竟,在臺灣,我們更熟悉的是「高山茶」「有機茶」,而「硒茶」還是個新鮮詞。於是,帶著好奇,我來到了恩施鶴峰縣走馬鎮的木耳山茶園,開啟了一場茶香與健康的探索之旅。


臺灣姑娘的恩施木耳山奇遇:在大陸「世界硒都」體驗養生茶香

初遇「世界硒都」
恩施被稱為「世界硒都」,是因為這裏擁有全球罕見的「獨立硒礦床」。根據《中國網》的報導,恩施含硒及以上土壤分佈面積占全部耕地、園地、草地總面積的96.41%,其中富硒和極富硒土壤占比達59.53%,土壤硒均值高達0.76mg/kg,為全國均值的2.6倍。而茶樹恰好是一種能夠富集硒元素的植物。

茶博館裏的「硒」科普
在走馬鎮的茶博館,我看到了關於硒元素的詳細介紹:

– 硒是什麼? 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 為什麼恩施的茶含硒高? 因為這裏的土壤天然富含硒,茶樹吸收後,茶葉中的硒含量也更高。

– 硒茶≠藥,但確實更養生:適量攝入硒有助於維持健康,但並不能治療疾病。

在品嘗茶時,當地負責人告訴我們:「我們的茶,硒含量是普通茶葉的好幾倍,但硒不是藥,它更像是一種‘天然的保養品’。」

制茶體驗,揭秘「硒」的保存關鍵
品完茶後,我來到當地的茶廠,參觀制茶的過程。

制茶師傅示範如何在200℃的鐵鍋中翻動茶葉,而我也動手體驗了炒茶。 說實話,當手伸進去時,我除了聞到茶香煙霧,剩下的就是「好燙!」制茶師傅對我說,她已經習慣了,所以不覺得燙!

接著,制茶師傅教我「揉撚」茶葉。看起來簡單,實則不然!我一動手,茶團就散了!果然,制茶真是個技術活。


臺灣姑娘的恩施木耳山奇遇:在大陸「世界硒都」體驗養生茶香

親手採茶,感受「硒茶」的誕生
在體驗完制茶後,我來到了茶園核心區,眼前的景象讓我震撼——午後熾熱的陽光傾瀉在這片古老的茶山上,梯田般的茶園像大地的指紋般層層盤旋。

嚮導告訴我,這裏正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萬裏茶道茶源地」,三百年前,一簍簍茶葉就從這樣的山坡啟程,經漢口北上,走向世界。

「採茶要用指尖輕輕提,而且要取這種‘一心二葉’。」一位在地大哥笑著教我。在他的指導下,我學會了如何挑選標準鮮葉。如今,茶馬古道的駝鈴聲早已遠去,但採茶的傳統依然鮮活。這裏的景致,讓我想起了臺灣的茶園,但這裏的茶,卻多了一層「硒」的神秘色彩。

「為什麼你們的茶特別甘甜?」我問。

當地人指出:「因為這裏是’世界硒都’啊,茶樹吸收了土壤裏的硒元素,茶葉的味道會更鮮爽。」

確實,品茶時,我發現恩施的富硒綠茶回甘持久,有一種清雅的口感。這片承載著茶馬古道記憶的土地,如今正用「硒」這一天然元素,續寫著新的茶香故事。


臺灣姑娘的恩施木耳山奇遇:在大陸「世界硒都」體驗養生茶香

兩岸茶香,一脈相承
離開恩施前,我帶了點富硒綠茶當伴手禮,準備帶回臺灣分享親友。

這趟恩施之旅,讓我不僅見識了大陸茶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更深刻地體會到——茶,是兩岸共同的文化紐帶。

在臺灣,我們講究「茶道」;在恩施,他們注重「茶與健康的結合」。雖然方式不同,但對茶的熱愛卻是相通的。

或許,未來某一天,臺灣的茶商也會引進恩施的硒茶,而大陸的遊客也會來臺灣品一杯凍頂烏龍。到那時,茶,將成為兩岸交流的又一座橋樑。(照片作者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