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名家連演六天 寶島戲迷掌聲如潮

【記者 丁倩/台北 報導】台上金鼓陣陣、皮黃聲聲,台下叫好連連、掌聲不斷。8月12日至17日,由京劇名家于魁智、李勝素領銜,中國戲曲學院師生與多位大陸戲曲名角共80人組成的演出團,在台北接連六天獻上《四郎探母》《紅鬃烈馬》《鳳還巢》《白蛇傳》《龍鳳呈祥》等多齣經典劇目,為台灣觀眾呈現一場場國粹盛宴。
這場演出延續自1993年國家京劇院首次赴台以來的傳統,至今已整整32年,幾乎成為台灣戲迷每年必定期待的大戲。當年32歲的于魁智,隨袁世海、杜近芳等大師初次登台寶島,如今已年逾花甲,他感慨地說:「從30多歲演到60多歲,台灣已經成為我藝術生涯中最熟悉、最寶貴的舞台之一。」
與于魁智並肩合作的李勝素,被譽為「當代梅派代表人物」。她回憶,1998年因台灣已故劇作家貢敏引薦,首次與于魁智同台,兩人黃金組合大獲成功,「可以說,我們是從台灣走紅大陸的。」多年來,她不僅多次登台,也走進台灣戲曲學院與師生交流。

▲中國戲劇學院師生表演京劇經典戲碼「四郎探母」。
今年恰逢中國戲曲學院建院75周年,此次特別組織老中青三代同堂,從大三學生到博士生導師,年齡跨越近半世紀,並在同一角色中安排「雙演」「三演」模式,既展示傳承精神,也讓台灣觀眾享受更多元的表演層次。中國戲曲學院副教授張艶紅表示,兩岸戲曲教育交流多年,不少台灣學子赴北京深造,回台後成為戲曲人才,推動傳統藝術薪火相傳。「我們是文化交流的橋梁,攜手將京劇之美傳遞給更多年輕人。」
現場觀眾的熱情也讓名家們動容。74歲的台北吳女士,已連續追隨于魁智32年,年年購票不缺席;來自台南的蔡先生專程北上觀賞,他認為「大陸劇團在唱腔、身段上和台灣劇團各有特色,多欣賞多交流,才能體會京劇之美。」不少年輕戲迷也加入行列,「95後」的陳小姐說,她特別喜歡京劇的服飾與唱腔,「傳統文化能延續下去,是兩岸多交流的成果。」
于魁智受訪時表示,京劇在台灣有深厚觀眾基礎,也能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親情氛圍。他強調:「台灣觀眾欣賞水平是一流的,我們帶著滿腔誠意而來,只盼用最好的表演回饋寶島戲迷。」

▲大陸京劇名家于魁智(左)、李勝素(右)在台北舞台連袂演出。
三十二年如一日,大陸京劇名家幾乎年年來台,觀眾也年年不缺席。這不僅是一場場演出,更像是一種默契的約定:戲台上的一句唱腔、一個身段,早已超越表演本身。京劇在寶島的舞台上一次又一次落幕,但觀眾久久不願散去的情景,正是一種無聲的答案。這或許提醒我們:兩岸再怎麼隔閡,文化的血脈仍然相連!(照片記者丁倩翻攝)
- 記者: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