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豐碑照千秋/梁征

浴血豐碑照千秋/梁征

——寫在抗戰勝利80周年之際

梁征

八十年前,中華民族曾飽受屈辱,人民歷經深重災難。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至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的戰火蔓延,再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終以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徹底失敗落下帷幕。從“九一八”的漫漫長夜到“八一五”的黎明曙光,四億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前赴後繼。翻開那段沉重的歷史,無數民族英雄在抗戰中壯烈犧牲,他們的英勇頑強和犧牲精神,鑄就了永恆的豐碑。

生於七十年代的我,雖未能親歷那血雨腥風的歲月,但通過各種影視作品,卻能真切感受到堅韌不拔的抗戰精神。抗戰英烈們以慷慨赴死、勇於犧牲、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的精神,為後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影視劇中,左權將軍在十字嶺指揮所留下的未竟電文,狼牙山五壯士躍崖時的呐喊回聲,彭雪楓將軍望遠鏡中凝結的硝煙結晶,每一個細節都承載著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蹟,每一則故事都是激昂澎湃的愛國樂章。正如《義勇軍進行曲》那穿越時空的鏗鏘旋律,英雄的故事時刻提醒著我們:正是憑藉著“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英勇,寧死不屈的決絕,以及地雷地道、蘆葦叢中的智謀,僅憑小米加步槍,讓侵略者聞風膽寒。

歷史雖無聲,但精神永流傳。抗戰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轉盛的重要轉捩點;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如同一面迎風飄揚的旗幟,激勵著後人奮勇前行。抗戰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那些悲壯壯舉、鐵骨忠魂,歷史與人民將永遠銘記。

忘卻歷史,便是對民族的背叛。唯有深入瞭解歷史,才能倍加珍惜當下,堅定正確的立場,避免在前行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從而更加熱愛祖國和民族。每個中國人都有責任將民族的屈辱銘記於心,如此方能彰顯民族氣節與尊嚴,知榮辱、存良知,讓中華民族傲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贏得應有的尊重。

2025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個神聖的日子,每個中國人都應深深銘記。回首八十年風雨征程,回望那段人力與火力交織的歷史,我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曾經的硝煙已化作復興路上的警醒晨鐘。當殲—20的航跡劃破長空,當國產航母劈波斬浪,我們深知:今日祖國的繁榮昌盛,正是當年烈士們為之奮鬥的信仰。這些年,在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站在兩個百年的歷史交匯點,踏上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更需要以史為鑒,讓抗戰精神在科技創新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文化傳承裏綿延不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