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修復師走入北港廟宇 傳統與技藝跨海對話

法國修復師走入北港廟宇 傳統與技藝跨海對話

【記者 蘇峯毅/雲林 報導】來自法國的紙質文物修復師 Anaïs Diez8月前往北港朝天宮,進行為期兩個月的修復技術交流計畫。此次由北港朝天宮文化中心與法國國家文化遺產學院牽線合作,成為臺灣廟宇修復領域的重要國際交流里程碑。


法國修復師走入北港廟宇 傳統與技藝跨海對話
▲北港朝天宮蔡咏鍀董事長特別贈送 Anaïs 一份北港鎮宮三寶之一《天后昭應錄》的複本,象徵媽祖的庇佑。(記者蘇峯毅攝)

Anaïs Diez 現職於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專攻紙質類藝術品修復。她於2022年自法國國家文化遺產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具備嚴格國家認證修復資格。此行來臺,除延續學術交流精神,也為深入理解東方信仰藝術提供難得契機。

她指出:「北港朝天宮是臺灣唯一自設文物修復中心的廟宇,這裡的文化保存工作極具代表性,也是我首次走進真正使用中的宗教場域,體會到修復不只是保存物件,更是延續文化信仰的實踐。」

Anaïs 特別被安排參與中元節期間的掛畫作業,親身體會掛軸文物的功能性與神聖性。與博物館相比,廟宇內的文物常年被使用,其修復方式需兼顧結構穩固與信仰需求,對修復師而言是嶄新的挑戰。


法國修復師走入北港廟宇 傳統與技藝跨海對話
▲王思涵修復師現場進行已故國寶大師陳玉峰21幅法會掛軸的修復。(記者蘇峯毅攝)

在修復師侯宗延與林煥盛教授的指導下,Anaïs 進一步了解《天后昭應錄》與已故國寶畫師陳玉峰創作的21幅法會掛軸之修復技術,並完成一幅「天上聖母大符」的手工卷軸。此卷軸以清代符版為基底,配合傳統黃檗汁防蟲技術、宣紙印刷、詩塘設計與多語註解,不僅為媽祖文化創新詮釋,更象徵東西方技藝交融的成果。

侯宗延表示,未來朝天宮將持續拓展國際合作計畫,陸續邀請來自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的修復專家駐臺交流,打造宗教文物修復的國際平台。

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也提及,除了技術傳承,他更希望藉由此次交流,讓世界認識北港這座以媽祖信仰聞名的文化古鎮,並透過修復工作的深層對話,展現臺灣宗教文化的厚度與溫度。

Anaïs 將於交流期滿後返回法國,並預計在當地修復圈與學術機構舉辦專題講座,分享她在北港的見聞與收穫,進一步深化臺法之間的文化理解與合作。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