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線上的“鋼鐵駝鈴”/付令

付令
清晨的綏芬河火車站,一聲悠長的汽笛刺破林區薄霧,中俄班列滿載著集裝箱緩緩駛入月臺。這座被百年鐵路喚醒的邊境小城,筋骨裏烙印著兩種印記——闖關東先輩踏雪開埠的韌勁,與中俄商貿百年流轉的開放基因。我的大學同窗陳鐵成,這位祖籍山東、精通俄語的“邊城通”,正用數字經濟的絲線,在祖父輩肩挑背扛的商路上,編織著新時代的跨境傳奇。
初見陳鐵成是在俄語角,他糾正我發音時,袖口露出的老式鐵路懷錶泛著銅光。有次聚餐他帶來一罐椴樹蜜:“嘗嘗我家老爺子從俄商手裏換的。”清甜中帶著異域的草木香,像極了他們家族的故事——祖輩推著獨輪車在“跑崴子”路上換皮毛,父輩在九十年代倒爺潮裏經營皮草行,到他這代,血液裏既有山民的實誠,又融入了商都的機敏。
2018年寒冬,陳鐵成的俄貨實體店遭遇電商衝擊。深夜的青雲市場空無一人,他揣著半塊列巴,在百年俄式木刻楞“馬克西姆商行”舊址前徘徊。月光灑在斑駁的“1903”奠基銘牌和泛黃的邊境貿易許可證影本上,他突然想起爺爺的話:“當年推車過界河,冰裂了就拿麻繩捆腰往前挪,路再險,貨擔不能沉!”次日他便紮進市檔案館,在蟲蛀的《綏芬河商埠志》裏找到了轉機。
三個月後,“鋼鐵駝鈴”跨境直播基地在鐵路歷史博物館旁開張。陳鐵成創新推出“溯源直播”模式,主播們操著流利俄語,直接連線俄方工廠——從濱海邊疆區的蜂蜜農場到烏拉爾山的琥珀作坊,鏡頭穿透萬裏展示源頭生產。這種沉浸式購物首播當日,就在某跨境平臺創下千萬點擊。市商務局局長親臨鼓勵:“小陳,你用一根網線接上了老商埠的百年氣脈。”
走進他的“中俄雲倉”體驗中心,處處跳動著雙城韻律:等候區用舊鐵軌枕木搭建長椅,展示櫃裏並排放著中俄兩國的老式海關印章,連背景音樂都混編了《喀秋莎》與東北二人轉。最絕的是“鐵路餐廳”,送餐機器人沿微型鐵軌穿梭,託盤裏俄羅斯熏腸配著綏芬河酸菜,刀叉擱在複刻的中東鐵路時刻表上。
陳鐵成的核心武器藏在數據中樞室。環形螢幕即時跳動著滿洲里、綏芬河、黑河三大陸路口岸的物流數據,玻璃櫃陳列著從闖關東褡褳到智能物流標籤的變遷史。“看這杆老秤,”他輕撫包漿的秤桿,“爺爺用它稱過沙俄的呢絨,現在AI系統每秒都在‘稱量’跨境流量。變的是工具,不變的是咱邊城人‘分毫必准’的誠信。”窗外,無人機正掠過鐵路貨場,將集裝箱定位資訊傳回雲端。
秋陽鋪灑,我們驅車駛向邊境互市貿易區。滿載俄羅斯麵粉的卡車排成長龍,智能翻譯耳機裏俄漢語音即時轉換。陳鐵成抓起把俄羅斯蕎麥:“檢測過了,蛋白質含量超高。所以我們的‘雙城記’雜糧包能成爆款。”他的分揀中心緊鄰海關監管庫,剛清關的俄羅斯巧克力直接送入恒溫倉,確保舌尖嘗到最新鮮的異國甜香。
在鐵路大白樓歷史陳列館,陳鐵成展示了真正的文化密碼——整面牆的俄文舊商標。“這張‘雙頭鷹’煉乳標是1920年的,”他指著泛黃的貼紙,“現在咱們直播間的新包裝,請俄羅斯畫家重繪了鷹徽,每盒附贈老商標複刻卡。”燈光下,新老圖案跨越百年相映生輝。
暮色中的綏芬河站亮起信號燈,紅光流淌如融化的琥珀。陳鐵成打開特製的“雙城禮盒”:左邊俄羅斯椴樹蜜結晶如雪,右邊綏芬河野生黑蜂蜜濃似醬。“嘗嘗這界河的甜,”他遞來木勺,“用兩國蜜源調配,甜裏帶著針葉林的清冽,尾韻滲出東北黑土的醇厚。”
茶香嫋嫋間,他翻開電子相冊:爺爺推著獨輪車在冰封界河的黑白照,父親站在皮草行櫃檯前的彩照,他自己在跨境數據大屏前的影像。“從人拉肩扛到雲上通關,變的是方式,不變的是這道門。”他指尖劃過螢幕上的國境線,“就像綏芬河水,流了百年,河底還是連著兩國的岩床。”
月光爬上中東鐵路機車庫的穹頂時,陳鐵成的妻子端來紅菜湯。這位俄語翻譯的女兒,現在主管文化創意。“當年他為了解俄商歷史,抄遍了我爺爺的俄文帳本,”她笑著指向牆上的鋼筆畫——中俄列車在綏芬河站交會,“說要讓老鐵軌跑出新時速。”畫旁書法條幅墨蹟遒勁——“承商埠星火,鏈數字絲路”,這正是陳鐵成創業展的主題,筆劃間既有老跑崴子的闖勁,也有新經濟弄潮兒的銳氣。
離城時,陳鐵成贈我“邊境記憶”套裝:俄式套娃繪著百年月臺變遷,錫罐裝著中俄拼配花茶,最別致的是U盤形如蒸汽機車煙囪,存著中俄班列汽笛與林區鳥鳴的原聲。“下次來趕中俄文化節,”他望向前方正在安裝光伏板的鐵路貨場,“咱們在太陽能頂棚下看數字班列出發,那集裝箱裏裝的可是陽光轉化的商機——邊境風正勁,恰是揚帆時。”
- 記者:好報 編輯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