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朝天宮黑面三媽「南都巡歷」 來去臺南哪裡?

【記者 劉秋菊/台南 報導】大臺南迎來黑面三媽的「南都巡歷」(又稱「落府」)。今年,黑面三媽從11月15日起,自北港朝天宮啟程,來到臺南府城,走的是清代方志常提到的「北路」,串聯府城內外通道,後來也稱「官道」。值得一提的是,北港朝天宮公告的路線中,使用「駐蹕」一詞,意指「帝王暫時停留」,也顯現出黑面三媽神聖崇高的地位。

▲台南市政府副市長葉澤山及民政局副局長吳明熙,肯定大光國小同學擊鼓歡迎北港朝天宮黑面三媽蒞臨台南市,賜福台南市居民安居樂業。(記者劉秋菊攝影)
臺南也遵循與北港朝天宮的百年傳統,由新營太子宮中壇元帥做先鋒官,自溪北各大聚落一路南進府城。再沿安平、安南、七股、將軍、北門等臨海地區北返,「南都巡歷」總共會經過臺南17個行政區!
市長黃偉哲說,香路沿途各大聚落都有深厚歷史,是人民長期生活的縮影,更顯現黑面三媽與臺南人民的關係密切。像是洲仔尾(今永康區)、茅港尾(今下營區)、麻豆、佳里、西港等,都曾經因台江一帶地形變化、曾文溪河道變遷,長期有水災、村落防護等需求,使媽祖庇佑也從海上深入地方。富有文化厚度的大臺南,讓南巡在進城前,就從沿途地名,透露出許多歷史密碼,例如鐵線橋、鹽行、三崁店等。鐵線橋(今新營區)原本是西拉雅族分布區,後來成為臺南與嘉義的重要通道;鹽行(今永康區)是臺江內海一帶的鹽商聚集處;三崁店(今永康區)源自西拉雅族語漢化發音,有魚市、三間店的意思,同時也是進出府城的重要匯集點。

▲北港朝天宮黑面三媽從昔日小北門(今民德國中附近)進入府城。(記者劉秋菊攝影)
文化局黃雅玲局長指出,黑面三媽11月20日從昔日小北門(今民德國中附近)進入府城,令今年臺灣府城建城300年的盛事再有一深具歷史意義的行動。今年將由正覺寺等各方接駕,陸續前往普濟殿、檨仔林朝興宮、祀典大天后宮等,在府城遶境兩天。府城廟宇林立,各自有「廟境」守護範圍,與城牆共同保護居民。而返程路線不是原路折返,還要再往安平、安南、七股、將軍、北門等沿海地區行進,為今年受風雨影響的沿海村落帶來安定與祝福。
總結來說,黑面三媽的南巡之旅,是一部見證臺南生活、宗教與空間的數百年歷史。臺南市政府也持續紀錄、研究與保存大臺南的文化資產,讓這些承載歷史與信仰的故事得以延續,展現臺南的文化深度與區域發展的生命力。
- 記者:劉 秋菊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