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開23顆藥物治失眠!台灣精神醫學會發聲明

有患者因為失眠就醫,但醫師開立睡前的自費藥物高達23顆,台灣精神醫學會發聲明回應。(圖/取自photoAC)
[NOWnews今日新聞] 近日發生一名患者因失眠就醫,開立睡前的自費藥物高達23顆,此事引發社會關注。台灣精神醫學會發出聲明信,提到常見的失眠症從社區的盛行率等指標,都顯示以失眠為首的睡眠障礙已是不可忽視的議題,若鎮靜安眠藥效果愈差,需服用更高量才能入眠,也是病情改變警訊。
台灣精神醫學會針對睡前自費藥物開立23顆一事,發出聲明信。醫學會說明,雖然事件為個案,詳情需經衛生主管機關調查才能澄清,但還是呈現台灣社會對於睡眠障礙的高度需求,及當前對此病症的醫療不滿足。
醫學會表示,最常見的失眠症,無論從不同的社區、族群盛行率調查,還有一年一年水漲船高的鎮靜安眠藥物處方、各式各樣的保健營養補充品,都顯示失眠為首的睡眠障礙是不可忽視的醫療議題。
醫學會提到,此次新聞事件背後蘊含醫病雙方共同困境,也指出病患、家屬到醫療專業,到醫藥衛生公共政策都有值得努力之處。
睡眠障礙常被輕忽 醫學會:藥物效果愈來愈差恐可能是病情改變警訊
台灣精神醫學會指出,睡眠障礙被認為是症狀、是輕症,常被病患、家屬及醫藥專業輕忽。而睡眠障礙肇因多元,若持續時間過長、或已經明顯影響日常生活功能,應就診專科評估治療。
醫學會表示,若鎮靜安眠藥效果愈來愈差,必須服用更高量才可入眠,也是病情改變的警訊,更應和專科醫師合作,找出病因。
醫學會說,一味希望藉由高量強效的藥物治療睡眠障礙,但認知行為無法配合醫囑進行生活環境、壓力的調整,也很難有治療成效,甚至造成藥物依賴及不當使用後果。
面對睡眠障礙,精神醫學會認為,應透過醫療專業與病患、家屬共同努力,若需服藥,也應先落實以非藥物治療方式後,再使用最低的有效劑量藥物。
相關新聞
狼醫平台上線!衛福部醫事查詢系統設專區 可查判決確定者3資訊
台大醫院總院傳火警!院方:天花板燈具電線短路、未影響患者
邱泰源少子化「聯誼說」挨轟!林靜儀緩頰:高發展國家都遇這問題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