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學者相對論 他們談戰爭給台灣2大啟示

NOWNEWS分別專訪來自加薩巴勒斯坦學者、與以色列倡議和平學者對話。圖為近期受暴力事件影響,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民眾帶著心理創傷參與對話。(圖/龍應台文化基金會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一位是旅居台灣、關注殖民流離的巴勒斯坦學者,戰後他在加薩的家園被夷為平地;另一位致力倡議巴勒斯坦人與猶太人和平教育的以色列學者,NOWNEWS專訪他們,聆聽來自衝突兩地,暢談戰爭帶給台灣2大啟示。

背景:Hazem Almassry,巴勒斯坦人,擔任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作家。除了學術工作外,Hazem也積極參與巴勒斯坦相關文化與教育行動,包含公共演講、影片討論及團結倡議。
(以下以Q&A形式問答)
NOWNEWS問:請介紹您的研究領域,以及您來自加薩的哪一個城市?戰爭對你的影響?
Hazem:2021年來台就讀新竹交通大學攻讀社會與文化研究。我也有參與台大的研究,例如數位身份認同等議題。我來自加薩走廊南部的Khan Yunis城市,是人口第2多的城市。在以軍轟炸下,我們家族大約有5000多人,部分是我不熟悉的遠房親戚都受到波及,他們有的喪生、有的受傷、有的失去家園或是流離失所。
戰爭爆發2個月後,2023年12月5日當天,以色列空襲轟炸我家附近的一間清真寺,炸裂的碎片四散,我媽媽在那一場空襲中喪生,我在2022年還有回加薩跟媽媽、家人們相聚,成為最後的相處時光,老家的房子全部被炸毀,被夷為平地。



NOWNEWS問:長期投入人權與社會議題的研究來看,您認為這場戰爭會在什麼時候結束?以色列如何成為中東國家的威脅?
Hazem:先澄清一件事,現在發生的並不是一場戰爭,通常戰爭是2個實力相當的對手之間發生衝突。我們面對的是一個高度武裝的國家,背後獲得許多國家的支持,包含歐盟、德國、英國、澳洲以及美國。美國給予絕對支持,開放彈藥庫讓以色列可以取得各種武器。我們連他們軍事實力的1%都沒有。
目前國際社會是癱瘓的,因美國阻止任何人去制衡以色列。舉例來說,在聯合國安理會,所有成員都投票要停止這場戰爭、釋放人質,推動人道措施。但美國使用否決權,阻止決議通過。直到現在,這場危機沒有盡頭。
NOWNEWS問:2025年9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通過「2國方案」,您認為這是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嗎?
Hazem:這不是一個可行方案,以色列已經摧毀這個可能性。他們長期以來破壞巴勒斯坦建國的任何機會。合約上,或許還可以談「巴勒斯坦國」,有些國家承認巴勒斯坦,但在現實上是不可能。以色列持續擴建定居點,分割巴勒斯坦土地,讓2國方案失去可行性。
NOWNEWS問:戰爭對台灣的啟示?
Hazem:有台灣人將自己比喻為以色列,但事實上更像巴勒斯坦。以色列是侵略者,阻止他人自決;台灣人追求自由與民主,處境更像巴勒斯坦。但台灣認同西方陣營,往往支持以色列,卻忽略這種道德矛盾,若我們要求自由,卻支持壓迫他人的國家,就是自相矛盾。我認為台灣應修正對巴勒斯坦的理解,你們和我們一樣,都在追求民主與獨立。

背景:Roi Silberberg,以色列人,Wahat al Salam-Neve Shalom和平學校主任,長年推動巴勒斯坦與猶太人的政治對話與批判性和平教育。他致力於衝突轉化與政治教學。他認為跨衝突地區的比較學習,是培養全球公民韌性的關鍵。
(以下以Q&A形式問答)
NOWNEWS問:請向台灣讀者介紹和平學校及工作內容?
Roi:和平學校並不是一所正式學校,而是一個培訓中心,位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共同生活的社區,於1978年建立,目前約有120個家庭居住。每年約有1000位參與者,包括律師、心理學家、建築師、環境設計師等專業人士。我們的工作重點是促進猶太人與巴勒斯坦人的對話,討論身份、心理健康與公共議題,並引導他們將對話轉化為行動,影響現實社會。
NOWNEWS問: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後,和平對話面臨什麼挑戰?
Roi:最大的挑戰是政治壓迫。人們的政治權利大幅減少,許多人被監控、噤聲,甚至在社群媒體上受到追蹤與限制。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創造一個安全空間,讓對話能發生。透過談論被壓迫的情感,人們逐漸建立信心,進而面對更多困難議題。
NOWNEWS問:在戰爭期間,有哪些難忘的經歷?
Roi:一開始學生們恐懼不安,甚至不敢出門。我們成為彼此的支持群體,提供安全的對話空間,並向外界發聲,例如環境組織寫信指出戰爭帶來的環境破壞,心理學家則呼籲不能忽視戰爭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此外,我們的畢業生也在加薩成立了「Clean Shelter」計畫,提供飲水與物資,展現了行動力。
NOWNEWS問:戰爭給台灣的啟示?
Roi:這場戰爭,與中國、台灣現況有些相似之處,台灣也希望獲得國際支持避免戰爭發生。但我會鼓勵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多參與行動,例如聲援加薩的人道援助。我到大學演講時,有台灣學生提問,對以色列的右翼政治與社會狀況很感興趣,也提出敏銳的問題。我覺得台灣社會需要更多勇於討論「危險的話題」,因為真正的危險並非討論,而是保持沉默。
和平學校致力於建立跨族群的對話空間,面對戰爭,選擇以交流與行動抵抗。對台灣的啟示,應在爭取民主之際,思考如何在國際社會展現聲援與行動。


相關新聞
以哈戰殤1/加薩6.4萬人死淪廢墟 獨訪紅新月會戰火第一手告白
以哈戰殤2/NOWNEWS專訪駐以色列代表 帶國人撤離遇空襲
以哈戰殤3/解析以國經濟逆勢成長 YouTuber戰火中為母則強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