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美資安專家:訝異台灣對網路攻擊認知低

Guillermo受訪時表示結果不讓人意外,就他了解,多數並非政府主導,而是犯罪組織的商業攻擊,這點與美國類似。但他確信,台灣無庸置疑遭受中國攻擊,並對社會普遍缺乏對此類攻擊的認識與揭露感到驚訝。(圖/記者鍾泓良攝影)
[NOWnews今日新聞] 全球網路安全廠商Check Point Software Technologies報告指出,台灣網路攻擊是亞太地區之首。美國資安專家,並任職於全球性高蓋茨法律事務所(K&L Gates)的律師Guillermo Christensen提及,台灣不僅遭受犯罪組織駭客攻擊,同時也面臨[LT1]與烏克蘭一樣的國家級網攻,建議台灣考慮建立更穩健的公私合作的防護機制。
Guillermo曾任中央情報局(CIA)情報官員、美國國務院外交人員,現為全球性高蓋茨法律事務所的合夥人,專長資安與國安法,聚焦在網路安全、進出口管制等,曾處理多起跨國犯罪,及勒索軟體調查。
他此次來台是受到美國在台協會(AIT)高雄分處邀請,觀摩嘉義、台南及高雄等南部城市參訪智慧城市,特別讚許高雄市政府將交通導入科技,例如讓高雄輕軌配備大量攝影機,以面臨道路上臨時狀況;並在與高市府的資安防禦演練提出建議。
台灣列亞太地區網攻之首 專家:衝突升溫都伴隨網路攻擊
Check Point報告指出,今年第2季全球各組織每週遭受網路攻擊的次數平均為1984 次,相較去年同期增加21%;其中,台灣情況尤為嚴重,平均每週遭受4055次攻擊,居亞太地區之首。
對此,Guillermo受訪時表示結果不讓人意外,就他了解,多數並非政府主導,而是犯罪組織的商業攻擊,這點與美國類似。但他確信,台灣無庸置疑遭受中國攻擊,並對社會普遍缺乏對此類攻擊的認識與揭露感到驚訝。
他以烏克蘭經驗說明,「任何衝突升溫都會伴隨網路攻擊」,相較於發射飛彈、砲彈可以立即追蹤目標,駭客切斷國家電力更難以追蹤,儼然成為現代戰爭手段。
然而,Guillermo直言,台灣與美國地方政府均「資源不足」問題;且中央、地方政府,以及民間企業推動資安常出現重疊,必須打破壁壘分明,相互合作比使用哪些科技、系統更來得重要。
中小廠商成破口 廠商資安列為剛性需求
台灣為全球半導體、科技產業重鎮,台灣駭客攻擊日益增加是否影響到全球供應鏈?他認為,與其擔心台灣大廠遭攻破,更需要警惕上下游供應鏈與中小型廠。
他舉例,美國零售商Target在2012年曾遭遇嚴重資安事件,數百萬筆個資外洩,造成公司虧損;Target本身防護滴水不露,經查竟是一家專門提供冷氣設備的小企業未做好防護,成為駭客入侵的後門。這起事件迫使美國企業與廠商簽訂合作時明定資安需求,也要求事故發生時立即通報。
至於國防產業等機敏產業,資料外洩不僅是財物損失,更會影響到國家安全。美國政府導入「網路安全成熟度模型認證」(CMMC),小到提供紙杯,大到生產戰機,都須取得不同等級的第三方認證;他坦言,該制度極度複雜,未必符合台灣,但仍建議朝向這方向設計認證制度。
他也提醒,在智慧城市及物聯網普及下,工程師往往希望將各類系統互聯,達到節省成本與時間效果,但同時也要意識到,每一個連結都可能成為外人進攻的漏洞。政府必須持續要求工程師說明「為什麼必須要互聯」,避免用一種理所當然且躁進的方式進行。

網路防護公私協力 愈透明社會愈警戒
談到台灣如何借鏡公私協力,Guillermo回顧,一家美國公司如果在15年前被駭客入侵,很難想像會聯繫聯邦調查局(FBI),政府也無從協助。然而,現在許多企業遭駭第一時間就是報警,尋求是否有任何協助資訊,隨著警方強力介入,對於駭客的防護也產生效果。
他舉例,2年前出現一款Hive讓許多企業都中招,但FBI掌握解鎖工具,可以讓企業不用付費就能解除勒索,免除大約1億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36億元)的損失,但卻也只有2成受害企業報警,其餘8成就因警覺不足乖乖付款。
他強調,只要企業願意回報,能協助FBI掌握攻擊模式並提出應變措施,也容易讓社會大眾及企業有所警覺,網路攻擊是隨時存在,「除非你認知到真正的問題,否則無法提出解方。」
而美國各州政府也要求,如果企業遭遇到網路攻擊,造成個資外洩,就必須要通知底下客戶;假如企業企圖隱匿,政府可以展開調查,甚至根據結果對企業開罰,也迫使各界體認到網路攻擊的頻繁程度。
反觀台灣政府鼓勵民間企業加入台灣電腦網路危機處理暨協調中心(TWCERT/CC),但Guillermo認為,透明度及通報機制仍不足,「台灣民主體制活躍,若社會重視個資外洩,就該督促政府改革。」
AI容易遭有心人士利用 唯有投入資源才能贏「軍備競賽」
最後,面對近年AI崛起,Guillermo表示,自己對於AI的長遠發展是樂觀看待,認為可以創造一些前所未有的工作,也讓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可以突飛猛進。
但站在資安角度方面,愈來愈多犯罪販子、駭客正在快速透過AI工具來精進攻擊手法,如透過AI製作擬真釣魚郵件、模擬人聲或是製作深偽影片來詐騙。
他表示,即便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局(DARPA)例行資安競賽比賽,讓各團隊運用AI工具找出資安漏洞;但當這些AI工具同樣可被駭客使用,藉此用來鑽漏洞。
他以30年的經驗來直言,「歹徒更快適應新科技,因此AI對駭客比對資安人員更有利」,但多數犯罪團體資源有限,唯有企業或是國家重視資安,投入龐大資源,才有機會在這場「資安軍備競賽」贏下勝利。
相關新聞
合勤控進軍國防展 通訊、雷達、無人機與資安事業體火力全開
中國稱有資安風險擋輝達H20晶片 黃仁勳回應了
全國首創 中市府資安長全員通過ISO國際認證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