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奪諾貝爾獎 台師大應用研究測失智

克拉克奪諾貝爾獎 台師大應用研究測失智
台師大講座教授克拉克(John Clarke)日前演講在台師大,近日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圖/台師大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的克拉克(John Clarke)講座教授,以其在量子感測與超導電子技術領域的卓越貢獻,獲得科學界最高榮譽-2025年諾貝爾物理獎!台師大團隊更將克拉克教授的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領先全球開發出「抽血檢測失智症」技術,並成功導入臨床市場,開創醫學檢測新紀元。

20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0月7日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三位學者共同獲獎;他們40年前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實驗室開創量子力學研究新篇章。當時克拉克是教授,而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是博士後研究員,馬丁尼斯(John M. Martinis)是研究生,師徒三人攜手突破學界界限。

克拉克更是《超導電子學》的國際巨擘,被譽為「King of SQUID」;SQUID是指「超導量子干涉元件」(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為全球最靈敏的磁性感測器,對基礎物理和醫學檢測都具有劃時代意義。

而在該領域除克拉克團隊外,就以台師大光電所講座教授洪姮娥與台大物理系教授楊鴻昌的夫妻檔研究團隊表現最為突出。因此克拉克在2012至2017年應台師大光電所邀請,擔任講座教授,與團隊展開緊密合作;他籌辦了2013年「東亞超導電子學研討會」,規模創歷史新高,象徵雙方學術交流的高峰。

克拉克也成功將低溫(液態氦冷卻)SQUID 作為感測器,即便在僅相當於地球磁場的微弱環境,也能應用於核磁共振與磁振造影技術,開創醫學影像的新可能。

台師大光電所教授謝振傑提出「轉移線圈架構」,開發高溫(液態氮冷卻)SQUID 系統,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高靈敏,可用於外科手術快速病理檢測,成果登上國際期刊《Applied Physics Letters》封面。洪姮娥講座教授則帶領團隊研發「免疫磁減量檢測技術(IMR)」,搭配上述研究成果,使失智症可透過抽血早期檢測,為臨床應用開創里程碑。

技術落地後,由磁量生技楊謝樂總經理推動商品化,目前IMR技術已獲我國食藥署認證,在全台大型醫院開放自費檢測,並被嬌生楊森藥廠採用多年,進入美國FDA認證最後階段,展現國際競爭力。

此外,克拉克教授也協助光電所團隊進行腦磁圖與心磁圖臨床試驗,提升台師大腦科學國際能見度,並促進跨領域研究,涵蓋認知科學、神經與心理學。團隊的創新成果吸引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為全台唯一獲得該歐洲研究重鎮青睞的大專院校。



相關新聞


關稅要暴漲了嗎?川普無緣諾貝爾和平獎 挪威恐迎外交風波


是酸是貶?川普痛失諾貝爾和平獎 蒲亭「拍頭」:他確實很努力了


川普飲恨!白宮批諾貝爾奬委員會 和平獎新科得主:願把獎獻給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