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是天花板?前政委曝民進黨最大隱憂

4成是天花板?前政委曝民進黨最大隱憂
總統賴清德當選票數558萬票,得票率40%。(圖/NOWNEWS攝影中心)

[NOWnews今日新聞] 總統賴清德去年在大選得票率約在4成左右,近來因大罷免失利,民進黨氣勢低迷,不過支持度也仍維持在4成左右,雖然不至於大跌,但爭取中間選民、擴大基本盤效果也有限。前政委張景森感嘆,民進黨已從街頭挑戰者轉變為體制內的「政治富二代」,繼承民主運動遺產,卻未能升級為全民整合的政黨。它缺乏開拓新支持者的能量,只能在固定的支持基礎中內耗,為分配權力與資源而自相殘殺。

張景森說,台灣政治正陷入一種危險的「恆溫狀態」。民進黨長期執政,看似穩定,實則在固定的支持區間中徘徊;國民黨雖偶有地方反彈,卻仍在結構性衰退;第三勢力則始終無法長期壯大。整體政治版圖被凝固在三、四成的狹窄區間內,政治穩定的表象下,其實潛藏著嚴重的停滯危機。

張景森說,根據中研院與台灣民意基金會長期調查,民進黨支持度多年維持在三至四成之間,形成「政治天花板」;同時約三成民眾長期保持中立、不表態於藍綠光譜。這群人是台灣社會最大的游離群體,也是民進黨始終無法整合的「治理缺口」。這樣的僵局並非偶然,而是政黨演化的結果。對則不斷製造敵人,使政治能量耗盡、改革淪為形式,理想被權力邏輯取代。

張景森說,然而,台灣所面臨的世界環境早已不容「守成」。科技革命、產業重組與地緣風暴正快速逼近,中國對台壓力日益加劇。在這樣的外部威脅與內部撕裂中,一個無法擴張、派系壟斷的政黨,如何維持國家安全與長期穩定?

張景森說,這正是民進黨的極限所在。它不僅在選舉上遭遇「天花板」,更在治理層面面臨瓶頸。當一個政黨只能代表三、四成的社會基礎,而中立選民長期游離不歸,它便無法成為國家整合的力量,只能淪為局部利益的競爭者。如此的政治結構,終將難以引領台灣穿越外部挑戰。

張景森說,若民進黨繼續滿足於內鬥分產,而不思開創更廣泛的社會聯盟、不吸納新世代與新價值、無法構築長期穩定的執政基礎,那麼它耗盡的將不只是政權的正當性,更可能是台灣面對未來世界的命運契機。



相關新聞


鄭麗文、黃國昌都出身綠營 他舉這些人「藍轉綠」酸:格局不一樣


高嘉瑜被盜圖「47歲離異!真心找老公」 本尊怒:詐團真的太囂張


高雄女籃沒帶選手證遭取消資格!她轟這單位無能:丟盡體育界的臉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