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揭原因

腸病毒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揭原因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到,一名1個月大嬰兒染腸病毒伊科11型病逝。(圖/記者張乃文攝)

[NOWnews今日新聞] 中部新增1名一個多月大嬰兒有早產情況,9月下旬出生,於11月上旬出現食慾跟活動力下降,急診就醫時發現血壓偏低,後續發現發炎指數上升等,住院隔天個案有意識狀態改變,當日不幸過世,研判是休克造成。至於腸病毒大多是夏季,但今年是進入冬季後開始出現流行,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這是與腸病毒型別轉換有關。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今(18)日提到,中部一個多月大的嬰兒本身有早產情況,於9月下旬出生後,在11月上旬開始出現食慾、活動力下降,尿量也有減少。送到醫院急診,發現血壓偏低、抽血檢查發炎指數、肝功能指數上升,加上白血球增加感染,還有血小板低下及凝血功能異常。

林詠青指出,醫師當時懷疑有敗血症,收住加護病房後,住院隔天個案有意識改變,加上血壓量不到,急救後也無改善,個案在當日不幸過世,醫師研判死因是休克造成。後續檢出伊科病毒11型。

今年腸病毒冬季開始流行 疾管署:流行型別轉換

今年腸病毒在進入冬季後開始流行,曾淑慧提到,先前所流行的病毒株以伊科11型為主,主要感染對象是新生兒;但對幼兒而言,或較大的小孩而言,仍可能會感染,但症狀較為不明顯,相對監測上也比較不會有腸病毒個案發生。

曾淑慧說,目前流行的型別的轉為克沙奇A型,如A16或A5等,感染後幼兒可能會有手足口症、咽峽炎等症狀。

曾淑慧分析,主要是因為病毒型別的轉換,過去幾年確實也有也有在入冬後才有腸病毒進入流行期的情況,包括2016年、2018年及2024年,預期未來幾週腸病毒個案增加,可能會到1月下旬都持續有流行。


腸病毒冬季進入流行!疾管署揭原因
疾管署宣導腸病毒預防,要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步驟。(圖/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提醒,國內已進入腸病毒流行期,呼籲大人小孩皆應保持警覺,持續落實個人手部衛生,並請教托育機構人員及家長加強教導學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尤其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以肥皂或洗手乳勤洗手,且要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成人及小孩皆有可能感染腸病毒,疾管署說明,尤其成人感染腸病毒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易疏於防範而傳染給家中幼兒,籲請民眾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資料來源:疾管署



相關新聞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今年重症病例「近6年同期最高」


寶寶換尿布突冒「咔嗒」聲!醫示警:恐是髖關節脫臼 2觀察重點


慟悼陳耀昌!台大法醫所長回憶倆人結緣:何其有幸與您共演一段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