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菸聲量調查】首批10/11合法上市 網怨審查進度落後國際
《菸害防制法》修正後,明定全面禁售電子煙及類菸品。衛福部今年7月底首度核准部分加熱菸產品上市,首批產品將於10月11日起合法販售。此政策引發外界熱議,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觀察發現,相關議題的網路聲量在近2個月屢次出現高峰,其中多數網友認為台灣加熱菸進度仍落後國際,對審查速度及政策透明度表達不滿,成為輿論核心焦點。
TPOC今(16日)公布最新聲量數據,發現加熱菸相關議題從今年3月中旬後就持續受到關注,其中「走私氾濫」與「修法卡關」為引發熱議的焦點。民進黨立委吳秉叡6月19日在立院公開砲轟衛福部,對加熱菸審查一再延宕,甚至點名台酒公司屢遭退件,直言若再不通過「董事長就該下台」,單日帶動近500則討論。
而國健署7月19日宣布正式開放加熱菸申請,並核准2家資料準備較完整的業者,得以有條件在國內販售共14項品項,消息一出隨即引爆聲量,當日網路討論突破1100則。而國健署隨後再度核定1家美商業者可販售8款菸草柱與3款組合元件,卻因政府尚未公告「添加物管理草案」,引來網友質疑此舉是「先上車、後補票」。
TPOC指出,加熱菸解禁的輿情風向,最多討論聚焦在「台灣加熱菸進度落後國際」,聲量佔比25.7%,其次是認為「傳統紙菸危害更大」14.7%,與質疑「開放加熱菸存在利益糾葛」14.7%,前者強調加熱菸比起傳統紙菸產生的焦油少得多;後者則認為審查延宕許久,首波開放背後可能涉及利益分配。
此外,將開放視為「變相合法抽稅」的聲量佔12.7%,「首波開放疑似圖利特定廠商」則有8.1%,反映民眾對政策公平性和透明度的關注。TPOC分析,儘管民眾對加熱菸仍存有利益相關的疑慮,但從國際趨勢角度來看,多數人仍傾向支持政策加快推進,追上歐美日韓等國腳步。而政府能否在政策推進與健康風險之間取得平衡,也成為外界注目的焦點。 (責任編輯:殷偵維)

TPOC公布加熱菸解禁最新聲量數據。(取自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 記者:上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