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美術館「移動的心景」展覽

翻開一頁民國史,孫中山、辛亥革命、四一二事件、九一八事變……在烽火連天的日子裡,有她的名字──何香凝(1878~1972),雙青樓主,革命家,畫家。深圳何香凝美術館現正展出「移動的心景-何香凝山水畫的風格、觀念與世變」,體現這位時代傑出女性的不凡畫藝。

何香凝美術館表示:「本次展覽既是對何香凝山水畫創作的一次系統研究和展示,也是對於她的藝術以及文化政治生涯的重新梳理和思考,同時,還是對於整個20世紀上半葉山水畫及其內在認同機制的一次『整體』考察。在這個意義上,這次展覽本身也是對於藝術史研究方法的一次嘗試。」奠基於此,展覽以何香凝山水畫為軸心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單元「何香凝的山水畫精品」,從館藏精選出各時期代表作,全面展示何氏山水畫藝;第二單元「何香凝與友人合作的山水畫」為其與藝壇、政界友朋合作的山水畫,彼此間深刻的認同情感溢於言表,別有意趣;第三單元「何香凝山水畫稿」則是由手稿與未完成的作品,一窺其筆墨來源、創作過程與方式;及至最後,將其置於同時代的脈絡加以觀之,第四單元「其他近代畫家的山水作品」得廣東省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及藏家襄助展品,藉由與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高劍父、陳樹人、陳師曾、溥心畬等人的山水畫作並陳,突顯出何氏山水不同於傳統文人畫、國畫改造運動的獨特面貌。

何香凝早期山水畫的代表作首推1920年代作〈山水〉,狹長的畫幅裡峽谷間霞光片片,幾株紅樹相互映襯,奔騰壯闊的瀑布於其間傾瀉而下,一路從遠方湧動到前景,拍打在岩石上激起層層水花,張力十足,特別值得一書的是,水花的描繪借自日本浮世繪,是何氏創作中反覆運用的元素。而論及晚期擷取宋元以來的山水畫元素加以變化、形塑出的「仿古山水」,不容錯過1960年的〈仿古山水〉,是作雖為橫幅之作,可見得三段式構圖,繚繞的遠山,拔地而起的主峰,前景曲折綿延的小道、三兩行旅穿插其間,頗有宋人大山水的氣概。何香凝、傅抱石1963年作〈松風流水〉則可謂合作畫的精彩之作,右上傅抱石題:「一九六三年二月雙清老人以所寫主峰懸瀑見示,敬為補成,蓋師萬壑松風百灘流水之微意也。伏乞教正,傅抱石杭州記。」何香凝寫堂堂主山,圓形山石堆疊而成的山頭裡筆墨華滋,傅抱石接續以萬壑松風、百灘流水,水氣氤氳層次豐富。原來1960年何氏當選中國美術協會主席,此後常與副主席潘天壽、傅抱石一同前往杭州寫生,是作便成於當時。是展將持續至11月23日止。

何香凝美術館「移動的心景」展覽

何香凝1960年作〈仿古山水〉,何香凝美術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