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從新創之國邁向物聯之國

物聯網如日中天,不論大公司、小新創都積極卡位,芬蘭,人口只有550萬人的國家,選擇以5G架構為核心的通訊網路、無所不在的感測器、雲端運算及數據分析四大面向切入,同時並引導各產業與之接軌,就連大學校園內都設有工業物聯網園區。

走進芬蘭老牌上市IT服務公司疊拓(Tieto)的大樓,卻有著一整排倫敦地鐵的塗面,牆面上還掛著幾台螢幕,顯示著大樓用電量、溫度等數據,「倫敦地鐵是IoT最好的例子。」疊拓公司工業網路(Industrial Internet)負責人泰科(Tomi Teikko)指著螢幕說,智慧建築應用,是蝶拓重要發展的項目。這個成立於1968年、全球有1萬4千名員工的軟體IT公司,正積極地推動物聯網業務,不僅深化既有的IT業務,過去一年也積極鼓勵員工內部創業,目前已成立四家新創項目,分別投入物聯網資安、使用者體驗管理與大數據應用的領域。疊拓的動作,其實就是芬蘭產業發展的縮影。

人口只有550萬人,但面積卻有台灣九倍大的芬蘭,在資訊世代的腳步一向走得快,早在1995年時,就在首都赫爾辛基率先推動網路新都計畫,之後諾基亞更是在行動時代大領風騷。但五年前,在整體產業變化快速的情況下,諾基亞手機部門不堪營運低潮壓力,以72億美元的價格賣給微軟,雖然令人感傷一個時代的結束,卻也是芬蘭產業新時代的開始,原本集中的人才開始向外發展,推動了創業的新浪潮,其中以開發《憤怒鳥》的Rovio、以及《部落戰爭》的Supercell,這些行動遊戲的故事最為人津津樂道。

趁著這樣的氣氛,芬蘭政府整合既有的經貿事務小組「芬蘭隊伍」(Team Finland),引導產業往物聯網相關領域發展,將原本隸屬經濟部,類似台灣工研院的Tekes(國家技術創新局)、VVT(國家技術研究中心)、類似外貿協會的Finpro(芬蘭貿易促進會)、海外會展單位Export Finland 從原屬政府單位,變成國營企業之外,在今年9月,更將原本分散在不同地區辦公的單位,搬遷集中至同一處,方便彼此溝通協調,以協助產業拓展海外市場。有趣的是,這棟共同辦公大樓,原是諾基亞預定要使用的新建大樓。

重建IoT商業模式

在IoT的大策略之下,提出「We live digital」的策略願景,以5G架構為核心的通訊網路、無所不在的感測器、雲端運算及數據分析四大面向切入,從系統服務的角度,鎖定工業4.0的應用,發展產業應用解決方案。其中,Tekes在2014年至2019年內共1億歐元的創投資金,有一半將用在鼓勵各產業發展物聯網應用,目標是為了重新建構商業模式。芬蘭政府預估,以垂直產業為主的物聯網應用,至2023年時,將可為芬蘭帶來約120億歐元的商機,創造4萬8千個工作機會。

相較於台灣,談論物聯網議題時多是從硬體端切入,而在芬蘭,民間從老企業到新創,也都將物聯網當作重要的未來商機,但重點是如何建立以軟體為核心的服務平台架構。根據負責芬蘭外貿投資事務的Finpro統計,過去六年間,芬蘭軟體公司成立的數量成長了60%。

例如目前在首都赫爾辛基、大城市坦佩雷測試無人車應用;在芬蘭西南部的第五大城市圖爾庫,則是進行媒體應用消費;對於芬蘭深具傳統的林業,也投入相關伐木工具與機械智慧化的測試。

「推動智慧數位交通就是整個產業轉型的一部分。」阿爾托大學工業物聯網園區營運長祖翰高(Jari Juhanko)表示:「芬蘭定位自己是工業物聯網的矽谷。」他指出,如何進行跨界整合是一大重點,而校園正是轉型的試驗起點,因此阿爾托大學設立了物聯網園區,歡迎學生與企業來此進入測試開發外,在課程上也整合工程、電機、化工及科學四個學院,開設物聯網相關學程。「我們有很強的科技DNA,也具備商業與科技的跨界人才,加上濃厚的創新氣氛,這是我們的優勢。」Finpro資通訊暨數位化產業總監瑪蒂南迪金斯(Hanna Marttinen-Deakins)指出,芬蘭早在1997年就在農用收割機具安裝了感測器與軟體,這可以說是工業4.0最早的雛形應用。

「對於物聯網的應用,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到數位應用的服務化,以及能夠跟誰建立服務體系。VVT首席科學家、也是媒體與使用者團隊組長賽托(Anu Seito)表示,發展物聯網的目的,不僅僅是拉動產業成長,更要打造一個可持續化發展的數位化社會。

比如VVT開發了一款物聯網奶嘴,它們關注的重點在於如何與醫療照護單位整合,促進嬰兒照護品質。在圖爾庫推行的智慧交通計畫,結合開放數據,目的在於建議人們最好的通勤方式。「做物聯網要先想像情境,再來整合技術。」在Tekes負責5G項目的克萊曼提南博士(Mika Klemettinen)指出。

垂直的產業應用,是開啟想像的第一步。芬蘭最大電信公司Elisa,建立數據平台,切入工業、醫療、及零售三個領域。例如他們與淨水工廠Valmet合作,監控水源品質變化,以協助減少藥劑成本。另外也在圖爾庫推行汽車追蹤應用,透過路線的計算,以達到節省能源的目標。

另一家電訊營運服務商BaseN,則是提供從底層的網路連結、數據中心到使用者經驗設計、開放API、數據資料庫等全方位平台,目前在鄰近赫爾辛基的艾斯博地區與物業公司合作在社區公寓內,提供電能、供暖與用水的管理服務。「最具挑戰的部分,就是如何把平台蒐集來的資料,轉換成有用的分析管理數據。」BaseN執行長胡瑞(Pasi Hurri)指出。

芬蘭知名資安公司芬安全(FSecure),也針對物聯網的需求,在年底推出軟硬整合路遊器服務SENSE,透過每月收取8歐元服務費的方式,拓展既有的資安市場。「目前網路的防護,沒有辦法滿足IoT的需求,這是我們的好機會。」芬安全網路安全顧問柯沃南(Erka Koivunen)指出。

建立可運作架構

大型企業動作頻頻,新創企業也蓄勢待發。創投公司赫爾辛基資本(Helsinki Venture)宣布11月開始推行物聯網公司加速計畫,預計在兩年內輔導60家新創企業,除了提供共同辦公空間外,也與法國通訊公司SIGFOX合作,提供商業運作的網路。而另一個去年成立的組織IndustryHack,則是採用駭客松的概念,在船舶交通、再生能源、工廠製造、廢棄物處理等18個產業領域,舉行各種創新挑戰賽。

10月宣布獲得450萬英鎊的投資,公司位在芬蘭南部大城坦佩雷的Wirepas,從利基市場出發,開發分散網路傳輸技術,就像是馬路上的交通號誌,讓不同的物件之間得以順利通訊。「每個物件聯網條件不同,無法用同一套方案通吃。」Wirepas行銷暨溝通副總裁林寇(Sebastian Linko)指出,資料傳送資料的頻率,決定電池的壽命,因此如何設計物件間的通訊協定就很重要,他舉例,水表電池要求續航力高,因此相對功率低,所以當水表資料要跟照明系統串接時,就必須能夠進行調節。這個技術可以讓物聯物件自動化選擇可用的無線訊號通道,此獨特性獲得創投青睞,總計今年以來已經募到1千萬的資本。

另一個獲得2015思科創新大賽(Cisco Innovation Grand Challege)前六強的Cyberlightning,鎖定的是能源管理服務,他們協助北歐最大電力配電營運商Fortum公司,即時調控供暖供電狀況。「真正的物聯網其實還不存在,因為沒有人看得清全貌。」Cyberlightning執行長麥克森(Ville Mickelsson)說,因此如何掌握一瞬之間的數據資料並加以分析,是現階段的重點。「現在大家都還在學習,沒有人賺到錢,重點是建立夥伴關係,了解市場需求,才能真正建立可運作架構。」Elisa物聯網項目發展暨服務負責人艾科路德(Tommi Eklund)表示,物聯網範圍很大,且牽涉許多法規層面,一般消費者行為不容易改變,反而B2B的應用相對容易溝通切入。

由於芬蘭本地市場小,發展海外市場與結盟國際夥伴一直是經貿政策重點,比如為了讓中國了解芬蘭社會文化,他們主動與知名實境節目「奔跑吧兄弟」合作,將節目現場拉至芬蘭拍攝,也爭取到IBM在芬蘭設立超級電腦華生唯一的海外測試點,其他像是華為、LG也都在芬蘭進行相關投資項目。而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的5G場域實驗,則有50個機構參與,探討5G網絡規模化如何處理,以及安全性與可靠性的議題。芬蘭也跟聯合國合作,發展以感測器為核心的未來災害控制方案。瑪蒂南迪金斯直言,其中德國與大中華地區是兩大服務輸出的目標市場。

今年10月, Finpro、HBH(Helsinki Business Hub,赫爾辛基商務處)與工研院就舉辦了一場「臺芬智慧城市論壇與商機媒合」活動,工研院國際中心主任王韶華指出,臺灣及芬蘭都很重視智慧城市發展,而資通訊技術一向是芬蘭的強項,台灣企業則擅長技術商品化。兩國在物聯網產業上可發揮軟硬整合、優勢互補的合作綜效,促進物聯網相關產業升級。

一如台灣,身為歐盟成員的芬蘭,其實也面對經濟上的低潮,國內甚至出現檢討一向令人稱羨的福利政策聲浪,而物聯網正是突破產業困境的重要出路,芬蘭人相信,物聯網不只是趕流行的口號,他們積極卻不躁進,以社會系統的角度思考,從技術紮根,物聯網的願景,才會有真正實現的一天。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數位時代》271期
https://www.bnext.com.tw/magazine/126972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數位時代》第271期
http://www.bnex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