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好 還是小公司?薪水該開多少錢?

談起第一次求職,心中免不了浮現許多問號,心情上也徬徨不安。如果在求職之前,能夠有職場前輩針對自己的疑問給予建議、釐清方向,反而可以將這些困惑視為確認職涯選擇的指引,化阻力為助力,幫助求職者順利出線。

以下整理 10 個社會新鮮人第一次找工作時最常見的問題,不妨試著從中找尋你的職涯方向。

Q1. 應該繼續升學念研究所,還是先出社會工作?

《研究所這條路》作者羅伯特.彼得斯(Robert Peters)認為,如果沒有非常堅定的意志想要繼續升學,不妨離開校園先去工作。因為,工作經驗不僅有助於深入了解自己喜歡的領域,也能讓人變得更成熟,明白大學時期認為繁重的課業量,比起職場的工作量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更願意孜孜不倦地學習。

此外,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胡昌亞也指出,幾乎所有國外 MBA 都要求學生至少要有兩年的工作經驗,就是希望學生能以既有的實務經驗為基礎,設身處地想像商業情境,避免學校所學的理論流於空談或隔靴搔癢。

Q2. 不知道自己的興趣,也不確定適合什麼工作,該從何找起?

104 資訊科技職涯事業處副總經理陳嵩榮認為,職場新鮮人普遍不知道該從事什麼工作,背後隱含有兩個原因: 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職場。

了解自己方面,除了可以善加利用學校、人力銀行的資源,檢測自己的職業適性、工作價值觀或職業興趣外,IBM 大中華區銷售暨全球整合企業事業群人力資源副總經理林雅莉也建議,求職者可以觀察自己平常在瀏覽網站或閱讀報章雜誌時,目光最常停留在什麼議題上?怎樣的內容會吸引你想更進一步了解?透過這些線索,挖掘出自己的興趣和取向,進而以此做為求職的大方向。

鎖定大致方向後,接著可以從「產業、公司、職務」這三個層次去了解職場實況。陳嵩榮指出,新鮮人可以從網路上的公開資訊(像是財務年報、營運分析)去了解感興趣的產業和公司,是正在向上成長、還是走下坡。至於職務內容,建議從工作說明書、徵才條件、薪資行情及未來發展等角度蒐集資訊、綜合評估,盡可能增加求職時的方向感。

Q3. 有興趣的職缺所要求的工作條件,自己都不符合,該怎麼辦?

奧雅國際顧問董事長楊士漢在《求職聖經》中指出,有些企業為了減少收到不適履歷的機率,會在招募訊息中列出許多條件。其中有些是必要條件,有的是單純加分用,或是根本可有可無。

然而,最高標準的徵才條件只是理想,實際招募過程往往會和目標有落差,最終錄取的人選,也不一定會完全符合企業開出的規格。

因此,對於某個職務有興趣的求職者,應先審慎判斷哪些條件是該職務不可或缺的核心經驗或能力,只要自己具備該能力,即便其餘條件未完全相符,也該大膽應徵;反之,若萬事俱備只欠關鍵能力,求職者可能就需要再多加思索。

Q4. 無相關工作經驗,面試時如何為自己加分?

陳嵩榮指出,比起實務能力,企業在面試社會新鮮人時,通常會更看重「態度」。若求職者剛好有工讀經驗,建議可試著分析自己對該職務或所屬產業的觀察與心得,也可以分享過去處理某個問題的經驗,藉此展現自己的行事態度:是否主動積極、負責任、虛心學習等,提供面試者除了履歷以外的判斷材料。

若是沒有工讀經驗,也別因此感到氣餒或是悔不當初,而應坦然接受目前的自己,並思考如何在既有基礎上呈現出企業想觀察的良好態度。陳嵩榮建議可朝「蒐集公司或產業資訊」下手,事前做足功課、準備好提問,在面試時努力展示自己的企圖心。

Q5. 該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好?

曾任職於小型出版公司,也待過百年企業 3M 現任趨勢科技台灣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指出,大公司和小公司各有優劣利弊,沒有高下之別。

一般而言,小公司資源少,常需要工作者身兼多職,可能一個人就得包辦產品開發到末端業務銷售。好處在於能夠快速熟悉完整的生意流程,養成全觀思考和決策的角度;壞處則是廣而不精,工作者很難提升流程中個別階段的專業能力。

比起小公司「從頭包到尾」的工作方式,大公司制度嚴謹、分工精細,從研發、生產、營銷、到庫存等,各有完整的功能部門負責營運。所以,工作者身在其中,大多時候只能專注在所屬部門的工作,除了跨單位合作外,少有機會了解公司其他業務。

洪偉淦認為,大小公司帶給他完全不一樣的學習成長,提醒新鮮人不應將重點放在公司規模,而應該確保自己的心態要正確,到大公司學專精領域、在小公司培養全觀思維,如此才能累積最佳的工作體驗。......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經理人月刊》第139期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2674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經理人月刊》第139期
http://www.managertoda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