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還完千萬房貸 樂觀派投資人陳詩慧:「投資一定要相信自己」
股票市場中投資人樣貌千百種,投資策略也會隨著每個人的個性、經濟條件或職業與生活背景而有所不同,有些人屬於穩健保守派,主要採取被動型投資策略;有些人則屬於積極派,聚焦短線趨勢,喜歡投機型標的。
曾在電子業擔任業務,於產業最前線打滾多年的陳詩慧善於分析總經環境和產業動態,樂觀、積極的個性中帶有幾分務實,不屬於投機派,亦不屬於保守派,她將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法加上波段操作,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波段投資心法」,在四年內為自己賺進四千萬。
*投資起手式:觀察總體經濟
談起投資理財的契機,陳詩慧笑說一開始只是為了存錢讀書。「大學畢業後我進入中部知名的電子企業,為了出國讀書,我全年無休地工作,好不容易在三年內存下一百萬。」
然而,這筆辛苦存下的進修基金,卻因為誤買地雷股,慘賠收場。陳詩慧回憶,她人生第一支股票買的是順大裕,沒想到這家公司後來爆發鉅額違約交割,股價一路從兩百多元跌到剩下二元,最後下市,「人在異鄉卻繳不出下學期的學費,我只好跟同學借錢、到處打工。」
投資小白出師股市不利是常有的事,有了前車之鑑,陳詩慧回國後工作之餘常到超商翻閱理財雜誌,用最「經濟實惠」的方式了解總體經濟局勢,同時開始學習基金投資。
「一開始我先看每一個國家的GDP,接著去比較各國基金的績效,看哪些國家的石油、黃金、礦產等天然資源看漲我就買進。」陳詩慧說,她透過投資基金練習投資基本功,發現原來總經環境跟投資市場有很高的連動性,此後她每次買基金、投資股票前,一定會先了解當下全球經濟環境,而她也憑藉著這個投資邏輯,在三年內將五十萬元的資本額翻倍成長到三百萬。
陳詩慧表示,總體經濟環境涵蓋層面相當廣,除了要關注政治動態,也要了解進出口貿易表現,藉此掌握景氣循環與市場資金動向。
她舉例,「2017年我觀察到外資熱錢大量湧入、新台幣升值,大環境有利於台股上漲,於是便大膽地將手頭僅有的四百萬元現金投入台股,順勢搭上多頭列車。」
*先確認大環境好不好 再挑選趨勢向上的龍頭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