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退休很難?專家:「樂退」只要做到這件事

提到退休,你腦海浮現的是「期待」還是「恐懼」?

很多人不敢想退休,是因為不想面對「未知的老後」。但這群五、六年級的高階主管,他們都還在職涯高峰,也還沒到法定退休年紀,對「退休」這個議題,卻非常有想法。

「我退休後的生活,應該不會完全不工作,做一些以前想做、但沒機會做的事,我覺得這樣的退休生活,挺好的。」六十九年次的友邦人壽行銷長陳祖譽,說自己以前有開咖啡廳的夢想,「說不定退休之後,生活比較悠哉了,就可以試試看。」

五十七年次的友邦人壽通路行銷業務長張志杰,因為是標準的三明治族,想得面向更務實一點,「上有長輩、下有子女,退休前忙於工作,所以退休後,只想好好陪伴家人、趁還走得動的時候,和家人一起旅遊、到處遊山玩水。」

說到旅遊,磊山保經翔雁特許事業部執行長潘淑燕說,自己現在就像在過退休生活,「因為公司沒有退休年齡的限制,而且每年都有獎勵旅遊,現在的我,常常到處旅遊、好像已經開始過退休生活了。」

快樂退休的理想樣貌 你能回答出一個數字嗎?
很多人以為退休一定要存個一千萬元,但事實上,穩定的現金流才能長久。
來自磊山保經的兩位業務主管,連「退休後每個月要領多少錢」都想好了。「我目前的規劃是,每個月至少要有五萬元的被動收入。」磊山保經業務副總經理石碧珍說。

「我希望每月可以有五萬~八萬元,從進入保險業,我就開始準備了。」磊山保經業務協理李淑慧說,自己四十五歲那年,就已經準備好這筆退休的現金流,「我覺得我已經在享受退休生活了!」她開朗的說。

不過,金融保險業的薪資收入,本來就比其他產業高,而這五位來自金融保險業的高階主管,能夠這麼落落大方暢聊自己的退休計畫,難道不是因為收入本來就高嗎?

樂退的成功關鍵 專家異口同聲:「紀律」
其實,「樂退」和收入多寡,並沒有絕對的直接關係。五位專家雖然都有不同的退休計畫,但對於「怎樣成功退休、樂退生活?」倒是有相當一致的看法,那就是「紀律」這件事。

陳祖譽把退休規劃,比喻為「持續運動」。「就像你報名了健身房的課程,你就會逼自己每個禮拜都要去,一方面是錢才不會白繳了,再來你也達成了『規律運動』的習慣。」

而保險,尤其是針對退休需求設計的保單,某方面也具有這樣的功能──「透過保險做退休規劃,可以提升紀律,」陳祖譽說,強迫自己及早準備,而且不能隨便中斷,到退休那一天,持續不中斷的定期投入,就會化成甜美的果實。

然而,幾乎沒有人年紀輕輕就退休,因此,退休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健康風險,因為身體老化而衍生的醫療支出,也會比年輕時更高。「萬一突然生重病,就可能打亂原本的退休計畫,所以,做好醫療保險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張志杰認為,完美的退休計畫,都有可能遇到意料以外的風險,所以保險準備,是一定不能少的。

退休商品五花八門 保險最大的優勢「穩定」
保險作為退休工具之一,最大的優勢就是「穩定」。

台灣人普遍保守,把錢放在投資,可能會害怕血本無歸;把錢都存在銀行,也可能因為通膨「錢愈來愈薄」。

「保險就是相對穩定、而且保本的,」李淑慧建議,可以把退休資產分為三大類別,一是積極的投資工具,二是穩健的保險商品,再來就是緊急備用金,「依照每個人的個性和需求,可以自己做適當配置。」

所謂「穩定」,講白話一點就是「幾歲開始,每月/每季/每年,可以領多少錢」。潘淑燕觀察,女性客戶普遍喜歡「時間到了一點一點的領」,而男性客戶則偏好「一次拿回一筆錢」,「我通常會建議,穩定的現金流比較適合拿來當退休金。」

潘淑燕這麼一說,現場男士立刻澄清,「我其實也比較喜歡固定領啦,」張志杰默默回應,惹來現場一陣笑聲。這也難怪,投身金融保險業長達二十五年、曾任壽險公司總經理一職,專家的思維,果然還是不一樣。

~精彩全文與圖表請詳見12月號(372期)現代保險雜誌,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 訂閱現代保險雜誌(http://www.rmim.com.t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