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雪:太陽能產業何時重振雄風?

從一片樂觀到股價出現崩跌,太陽能股價的戲劇性變化,再度驗證這個產業的難以捉摸及高度波動性及不確定性。原本應該要進入旺季的太陽能產業,因為歐洲補助政策的不確定性升高,讓需求自三月下旬急凍,使得太陽能現貨及合約價格一路疲軟,最新的太陽能電池及矽晶圓報價都再創新低,中美晶一分為三,法人更以長期投資變數大投下不信任票;種種利空環繞下,讓太陽能股價波段下跌幅度逾三成,市況慘烈。然類股族群跌深後,隨著義大利太陽能政策即將明朗,究竟太陽能股可以進場投資了嗎?


矽晶圓、電池價格均大跌

太陽能價格下滑,當然和歐洲市場需求不振有關,部分業者將歐洲需求不振歸咎於歐洲寒冬拉長,導致庫存可能增加;但最重要的,還是歐洲太陽能補助政策的不確定性,讓整個太陽能需求停滯,而其中又以義大利的補助政策未出爐,讓市場呈現觀望氣氛,也讓整個太陽能市場發展更摸不著頭緒。

義大利政府先前公布訊息表示,規劃將於四月底公告五月的上網電價補貼政策,因為市場普遍預期電價收購補貼將調降三^五成;由於調降的幅度範圍大,使得太陽能系統廠商無法明確計算IRR(內部報酬率),而這就連帶影響系統商向銀行進行融資貸款的進度,讓整個義大利的終端系統市場需求呈現觀望氣氛。


歐洲需求持續低迷

義大利是繼德國之後全球第二大太陽能市場,去年裝置量意外達到一·八五GW(十億瓦),成為去年歐洲地區成長最為強勁的國家,也讓市場對於今年的義大利市場寄望頗深。

市場普遍預估,今年義大利太陽能市場規模可達五GW,可望是去年的二·五倍以上的水準,短線因為補助政策不明朗讓市場觀望,但預料等政策明朗後,義大利市場可望出現一波拉貨潮,惟這最快要等到五月下旬才有機會反應。

儘管全年來看,義大利市場的成長是樂觀的,但占全球太陽能裝置量達四成的德國,今年持續調降電價收購補助後,七月又將再調降一波,雖然因為太陽能價格下滑,使得終端系統廠商報價有下降趨勢,但IRR的刺激性需求仍不足,使得德國市場上半年頗有需求不振現象,也是最近太陽能廠營運又開始黯淡無光的原因。


短期恐難重振雄風

大環境狀況來看,現在太陽能產業確實看不到利多,而也因為這一波太陽能價格跌勢不僅比預期提早開始,跌勢甚至比預期還重,已有廠商對於歐洲的需求全面偏空,甚至認為今年全年的實際需求,將不如年初預期。因此,在德國、義大利兩個主要市場未有好消息傳出、且太陽能價格未見止跌反彈時,太陽能股短期將很難重振雄風。

以上游矽晶圓廠來說,包括綠能、達能都因為有效產能持續增加,使得第一季營收季增率普遍有一五─二○%左右,三月矽晶圓價格下滑,綠能首季每股盈餘僅二.六七元,不如預期。

至於日前在太陽能整體市況不佳、但以考量資本市場需求為由,而宣布一分為三的中美晶,首季因無新增產能,營收季減達三%,每股盈餘雖仍有二元以上,但中美晶年後啟動擴產,卻碰上矽晶圓價格下滑,加上公司一分為三,讓中美晶未來的獲利波動度將加大,原本對太陽能後市已沒太大把握度的法人,近期持股因而進一步鬆動。因此,在矽晶圓廠中,綠能、達能因營運掌握度相對為高下,在下一回太陽能產業復甦時,仍能較受法人青睞。

至於太陽能電池廠,據了解,由於太陽能現貨報價持續溜滑梯,太陽能電池業者為保獲利益,已有部分廠商開始降低產能利用率,不再硬拼全面滿載。業者指出,四月產能利用率已下修一~二成,如此以來,矽晶圓廠的壓力也就跟著來,第二季太陽能電池廠也將出現旺季不旺的走勢。以電池廠來說,垂直整合最深、且具營運規模優勢的茂迪,在景氣波動之際仍最具有優勢,只是公司營運短期仍難逃跌價壓力,介入投資仍宜慎選時點。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18期
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落難電子股的下一步?
◎封面故事:破底NB股 尋求轉型再造
◎焦點議題:美國遭降等 美元何去何從?
◎焦點議題:高獲利不等於高股利
◎基金導航:原物料行情欲小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