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平衡感真的有問題嗎?

平衡能力是什麼?學爬時間晚、無法久坐、走平衡木或排隊總是東倒西歪,真的代表孩子的平衡能力有問題嗎?爸爸媽媽又可以透過哪些小遊戲來提升孩子的平衡能力呢?

平衡感指的是一個人能夠維持、穩定自己所想要擺定姿勢的一種能力。



「平衡感」是什麼?
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兒童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表示,所謂的平衡感指的是一個人能夠去維持他所想要擺定的姿勢、穩定自己做出某個姿勢的一種能力。

靜平衡、動平衡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進一步指出,若要再更細微地區分平衡能力,又可分為「靜平衡」、「動平衡」兩種能力。所謂的「靜平衡」是指當我們要做出站姿、坐姿,或是側躺等動作時,維持這些姿勢的平衡能力;「動平衡」則是指當我們在做爬行、行走、跑步或跳躍等動作時,能夠維持自身平衡而不東倒西歪所展現的能力。

人體仰賴3大感覺系統維持平衡

一、視覺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談到,人體會依靠視覺來感知環境中的目標物體與自身之間的狀態來保持平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一個人同樣做「單腳站立」的姿勢,閉上雙眼時維持這個姿勢的時間會比睜開雙眼時做來得短,這正是因為人體依靠視覺來感知(相對上)自己是否有在移動,進而藉以調整與保持平衡。

換句話說,雙眼是睜開的狀況下,當單腳站立只要一開始出現不平衡的情況(例如,身體開始要偏到左邊、往左邊倒),視覺看到了(感知到)自己正在往左邊倒,就會馬上傳遞讓大腦知道:「現在身體出現不平衡囉!」這個訊息,大腦得以馬上統合做出動作回應:把開始往左邊倒的身體拉回來,繼續保持單腳站立的平衡。

然而,在雙眼閉著的狀況下,人體就難以藉由視覺感知自己是否處於平衡狀態。

二、前庭覺
前庭覺是利用內耳之三半規管與耳石,抗禦地心引力以保持自身的平衡,經由成熟的前庭系統,我們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身體與地球之間的相對關係,例如,感應出自己在直立、倒立、傾斜時,身體與地表的相對關係是不同的。

前庭覺功能無法完全發揮的孩子,會出現身體兩側協調困難,產生動作不良、平衡能力差的情況;前庭覺的反應過低時,還可能對身處危險環境的反應也不足,例如,孩子即使被抱起來旋轉很多圈,也不會覺得頭暈想吐,這就是因為孩子的前庭系統沒有發揮作用。

三、本體覺
本體覺顧名思義就是「身體的感覺」,指的是肌肉與關節的感覺。本體覺會讓身體不必倚靠視覺就能感受到身體四肢擺放的位置,才不會發生跳舞時左腳絆到右腳等身體不受控制的狀況。此外,本體覺與孩子學習走路、騎車、跳躍、打球等需要動作協調能力的活動很有關係!

為什麼孩子的平衡感會有問題?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表示,有一部分平衡感有問題的孩子是先天3大感覺系統發生問題,例如,先天視覺障礙、感覺統合失調等;「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爸媽過度保護,孩子們後天從環境中得到的刺激過少,是影響大腦與平衡能力發展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說。

例如,孩子都已經3、4歲了,爸媽帶著孩子出門,依然經常讓孩子坐推車,孩子習慣推車的安穩舒適,往往不願意自己走路,因此難有機會去學習如何維持自己肌肉的運作,抱得多或總是坐推車的孩子,平衡能力與肌肉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到2、3歲才能發現孩子平衡感有問題?
有些爸爸媽媽提到,是否一直要到孩子2、3歲進入幼兒園後,才能發現孩子的平衡感有問題?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說,正確說來,應該是因為孩子到了2、3歲開始進入幼兒園,進入幼兒園後才會有機會走平衡木、跟著大家練習排隊,也才有機會觀察孩子與其他小朋友相較之下的發展狀況,因此,較容易發現孩子平衡能力的問題,例如,會出現排隊歪掉、無法走好平衡木等狀況。

出現這些狀況真的表示孩子平衡感差嗎?

狀況一:抬頭、學爬的時間晚或是爬行時倒退嚕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表示,抬頭這個動作與平衡感較無關係,而是跟頸部是否有力量有關;爬行時出現倒退嚕的情況也屬於正常現象,表示孩子正在發展手的力量和距離感。

如果孩子一直呈現小狗趴姿勢,卻不會向前爬,除了拿玩具在他面前吸引他之外,爸媽可在他呈現小狗趴的姿勢時,輕輕用左右雙手掌貼著孩子左右肩膀,把孩子輕微左倒,再輕輕右倒,左右來回讓孩子感覺搖晃的感覺,可適當刺激孩子平衡感發展,他也會越來越能在自己動的時候,維持自己的平衡。

不過,如果到了10個月,孩子仍不會往前爬,建議應儘速請專業醫師(小兒科、復健科、家庭醫學科或職能治療師)檢查。

狀況二:孩子久久無法自己坐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表示,如果孩子是一直無法靠自己的力量坐起來,那應該是肌耐力的問題,與平衡能力較無關係;但若是已經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坐起來,但總是無法久坐,坐不久就向某一邊傾倒,就可能是平衡能力有問題。

平衡感訓練 3大迷思

迷思一:走平衡木走得好=平衡能力佳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表示,臨床上有遇到過中班的孩子平衡感出現問題,於是孩子被安排每天都練習只走同一根平衡木,練習了近2個月,表現不錯,但是回到學校後,老師仍然表示孩子走學校裡的平衡木,仍經常跌倒,無法走得穩,與之前的狀況一樣。

這是因為當只利用同一個平衡木來訓練孩子時,孩子最終學到的只是一個技巧,摸索出訣竅:怎麼做可以讓自己在走同一根平衡木時不跌到!因此,走同一根平衡木走得相當好,並不能當做平衡能力進步的唯一指標。

當孩子可以做出「跑」這個動作後,代表肌肉耐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此時,應鼓勵孩子多走路。

迷思二:刺激腳底板有助平衡感發展
有些爸爸媽媽提到,常常帶著孩子赤腳去踩踏類似像健康步道的石子路,刺激腳底板,有助於平衡感發展?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說,其實,並不是因為腳底板受刺激(感覺疼痛)所以平衡感得以發展,而是當孩子赤腳踏在類似健康步道的石子路腳底板感到疼痛時,他會因為想要減輕疼痛,自然而然地把腳抬起來,想換隻腳輪流踩踏(此時的動作很像維持單腳站的動作)。

就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其實不自覺地有機會在練習如何能夠控制自己維持某個姿勢(單腳站這個姿勢)而不讓自己跌倒,因此,平衡感多了一個機會得到練習與發展。

迷思三:搖呼拉圈協助孩子的平衡感發展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表示,目前並無任何研究證實藉由搖呼拉圈,孩子的平衡能力得以發展得更好,搖不起來也不等於平衡感不好。

提升孩子平衡能力的小遊戲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指出,我們不能說玩某些遊戲或多做某些動作,可以讓平衡感從無到有,但的確可以透過一些遊戲或活動,讓平衡能力得到比原先更好的發展。

遊戲一:抱球走路
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與我們分享,讓孩子抱一顆會遮住前方視線的海灘球,媽媽在孩子前面用語言引導前進。這可以讓孩子深度感覺雙腳的動作,而少了視覺的輔助,將可以訓練孩子提升動作的控制而達到更穩定的平衡。

遊戲二:移動踢球
將小球,如球池球,與牆壁平行,且每顆球間隔約20公分放一顆,讓孩子橫向移動將球踢向牆壁。一邊橫向移動又要一邊踢球,這可以訓練孩子的「動態平衡」,有助於孩子於行走時絆倒或碰撞時的反應與平衡。

遊戲三:跳躍抽紙
準備一張A4白紙或巧拼墊,讓孩子站在上面,請孩子聽到指令「一、二、三、跳」時跳高,媽媽則把白紙抽走。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扶著媽媽,以免跳躍不夠高而被絆倒。這個遊戲可以訓練孩子隨時注意重心的位置,並在著地後立刻保持穩定。

分齡遊戲

0~1歲
多抱著孩子到處走動(多讓孩子經歷移動的感覺),出門時可以使用讓孩子與爸媽面朝前方相同方向的背巾,讓孩子跟爸媽保持面朝同一個方向前進,孩子才能夠看到沿路移動變化的景觀,得到刺激;6個月之後,最主要是多利用有趣的物品,放在不同的位置,可以放在地上或椅子上,吸引寶寶有動機去拿取。

1~2歲
當孩子會開始玩玩具,並且把玩具丟得滿地都是的時候,爸爸媽媽先不用急著幫孩子收,可以在亂散的玩具間,找出一個點站在哪裡,請寶寶走過來找你,此時,寶寶為了不讓自己踩到散亂的玩具,必須做出跨步(把一隻腳抬得高一點、久一點)的動作,能夠將跨步這個動作做得好,需要平衡感好才能夠做得到,這麼做能夠讓孩子覺得有趣好玩,同時又讓他們的平衡能力有機會發展。

2歲~3歲
大約到了快2歲左右,孩子通常想要移動得更加快速,也會想要開始跑了,當孩子可以做出「跑」這個動作後,代表孩子的肌肉耐力已經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此時,應多鼓勵孩子自己走路。

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大動作發展上應該加強的是行走的平衡,2歲的孩子也已經可以在家中到處行走探索了,這時候需要加強的是雙腳的力量,可以幫助孩子站得更穩、行走得更久,爸爸媽媽可以在這個階段買台三輪車給孩子,當然,孩子剛坐上三輪車時是不會懂得要如何踩踏板的,因此這時候通常是讓孩子把腳放在踏板上,由父母在後面推著他,這樣的動作其實有助於建立孩子雙腳協調性,將來可以跑得更好。

接著孩子會開始用雙腳在地上推動三輪車,最後才是自己踩踏板,這都可以幫助孩子雙腳力量加強。

然而,對於平衡這件事,當孩子踩動三輪車時,因為是左右腳輪流用力,因此重心仍有些許的轉移,所以可以觀察孩子在踩踏板時是否身體會左右晃動,這就可能代表身體的平衡需要加強,或是雙腳力量還需要訓練。

3歲~4歲
3歲開始,爸爸媽媽可以多跟孩子玩單腳站或是跨越的遊戲,有單腳站的機會,有一腳必須承受力量,孩子的平衡感會因而增加。

例如,準備一顆球,告訴孩子我們要把球朝他的方向滾過去囉,這個遊戲的規則就是當球滾過去時,孩子要把腳抬起來,再把球踢回來給爸爸媽媽,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就會有單腳站的機會,這比起爸媽刻意告訴孩子「來!現在來練習單腳站」有趣得多!孩子較可以一面快樂遊戲,一面讓平衡感發展得更好。

此外,在這個階段,準備一個遊戲跳床也是一個相當好的方法,在跳床上跳躍時,孩子能夠感受上下起伏的感覺,慢慢也能夠感覺雙腳可以越來越有力量。

4歲~5歲
4歲之後的平衡能力發展,已經不再只是簡單地跑、跳,或是走路,此時爸爸媽媽應該多創造機會可以讓孩子們爬高爬低(類似翻山越嶺)的動作,也可以多加利用戶外公眾的大型遊具,例如攀爬架。

專家的貼心建議
最後,張旭鎧兒童職能治療師再三強調,其實,幫助孩子平衡能力發展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帶孩子到公園裡「探險」,偶爾踩踩草地、偶爾走走樓梯,提供各種動作的經驗,孩子的平衡能力自然增長!

攝影/2026兒童拍拍(0955871691)
化妝/小敏
演出/漂亮媽咪:Amber、可愛寶貝:Pearl

張旭鎧
現職: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
經歷:百能腦科學研究中心首席教練、臺灣兒童潛能發展協會秘書長、臺北市青少年暨兒童關懷福利協會秘書長

*更多內容請參考:【BabyLife育兒生活】2014年8月號。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