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很難防?正確教養就是最強剋星

並不是每天刷牙,小朋友就不會蛀牙!根據衛生福利部調查,台灣5歲幼兒的齲齒率高達79%;而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189個國家12歲兒童的恆齒齲蝕指數(DMFTindex)平均值為1.67顆,台灣兒童齲齒率卻高達2.5顆!究竟有哪些保健幼齒的迷思,是台灣家長應該要知道的?而培養孩子良好的潔牙習慣,又有哪些正確的教養方式?



社會變遷影響蛀牙率攀升
為什麼台灣幼童的蛀牙率會那麼高?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兒童牙科主治醫師謝承祐表示,其實歸咎部分原因,是由於台灣社會的環境不斷在變化:

1.便利商店林立
比如從前阿公阿媽的年代,可能住家附近頂多一兩家「甘仔店」,現在卻有24小時的便利商店四處林立,還可能同一條街上就有好幾家,所以每個家庭能夠取得糖果零食的管道實在太便利了。

2.含糖成分不同
更糟的是,現在各式各樣含糖的食物和飲料,不但種類繁多,成分也和以往不同,大多是精緻糖或果糖的成份,都比從前單純的蔗糖對牙齒的危害更大。()

3.隔代教養問題
再加上現代社會往往是雙薪家庭,許多小朋友都是托給長輩照顧,而爺爺奶奶總是疼孫,很容易就會放縱幼童盡情享用各式各樣的甜食,或是未正確規範幼兒的飲食習慣,一整天想吃就吃,嘴巴沒停過,牙齒也無法休息,便會造成日益嚴重的蛀牙情況。

蛀牙的天敵來自正確的教養
既然社會環境的變遷也助長了蛀牙的發生率,許多家長可能會認為,小朋友蛀牙是很普遍的現象,完全零蛀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然而事實上,要蛀掉一顆牙,必須要有「食物」、「細菌」、「時間」3大因素,缺一不可,並不是那麼容易就會發生蛀牙。

知己知彼—了解蛀牙的真正成因
所以,即使食物附著在牙齒上,若沒有細菌進行分解,是不會有蛀牙的;而且就算有細菌在口腔中分解食物產生了酸,但只要馬上刷乾淨,讓酸沒有時間和牙齒長時間接觸,也是不會有蛀牙的。
因此,如果要形成蛀牙,首先必須要有食物的殘渣積留在牙齒表面,而後形成蛀牙的細菌便會利用食物殘渣作為營養來源,不斷繁殖增長,同時製造酸性物質,這種酸與牙齒接觸之後,會慢慢溶解牙齒的鈣質而形成齲蝕,才會產生「齲齒」,也就是「蛀牙」。

百戰百勝—針對蛀牙成因一一擊破
了解了蛀牙的真正成因之後,家長便可以針對蛀牙的3大因素一一排除:
(1)慎選食物,均衡飲食
除了控管易蛀牙食物的攝取量(比如所有含糖的食品與飲料、黏滯性高、或精製的糕餅類),也要重視「食育」(飲食教養)對孩子的重要性,養成不偏不挑、均衡飲食的好習慣。
(2)徹底清潔口腔,防止細菌滋長
每個人口腔內都有細菌,但是種類和數量會因人而異。如果口腔清潔做得好,有益細菌就會比較多,可以抑制有害細菌。反之若口腔衛生沒顧好,致齲細菌就會比較多,發生蛀牙的風險自然也相對增高。
(3)避免牙齒長時間與食物接觸
盡量減少食物停留在口中的時間,所以三餐定時定量是必要的,正餐最好在30分鐘內吃完,而且只要有飲食一定要儘快漱口刷牙。若孩子想吃點心,也可集中在正餐前後一起吃,避免零碎和過長的進食時間。

*完整文章內容請參考:【育兒生活】2017年4月號。http://ne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