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萬華生活圈懷舊軌跡‧老味生活
曾經是台北繁華熱鬧指標的西門町商圈,直至今日,仍是青少年流行文化重鎮,著名地標紅樓、周邊的剝皮寮歷史街區、龍山寺附近的精彩小吃……質樸巷弄一切都是這麼地令人回味。
玩古蹟‧嚐小食‧舊滋味
西門町可說是台北流行文化的最佳起源地,從百年前的古蹟紅樓逛起,電影主題公園的紅磚牆、舊煙囪,同樣引人入勝;再至剝皮寮老街,欣賞過去兩面店特殊建築,然後到龍山寺參拜祈求平安、去青草巷喝杯苦茶,清熱解火,最後當然還要大啖小吃,品嚐懷舊滋味。
講到萬華,就不能不讓人想到西門町。西門町可說是台北流行文化的最佳起源地,從日據時代起,日人規畫的西門紅樓,是第一座具市場規畫的建設,1960年代,中華商場推動了這兒熱鬧繁華,之後更成為學生看西洋片的必訪之處,如今,褪去過往風華,西門町造就出獨有的摩登前衛樣貌。
西門紅樓,百年歷史
從西門捷運站出來,百年「紅樓」可說是這兒相當知名的地標。興建完成於1908年,已經超過百年歷史,是台灣官方興建的第一座公營市場,當時稱為「西門市場」,由日籍建築師近藤十郎設計。相對於當時台灣人習慣挑著擔子做生意,西門市場是台灣第一批有市場規畫的公共建設,市場內有下水道,讓汙水可以排出,並禁止宰殺家禽;外型則以八卦造型取其八方雲集之意,並做為市場入口,十字架造型亦為市場主體特色,在當時可說是東西建築史上空前絕後的首例,當年八角樓賣乾貨,如雜貨、菓子,十字樓則以濕貨及生鮮食品為主。
時至今日,紅樓已變身成為舉辦文創活動的主要場地。包含二樓劇場、百寶格、西門紅樓茶坊、精品區,以及16工房、河岸留言展演館、露天咖啡區,每逢周末廣場還有創意市集,打造出新穎、前衛的創意空間。
而位於康定路的「電影主題公園」,原址為日據時代成立的「台灣瓦斯株式會社」,過去只是簡單的綠化公園,但在2009年由文化局接管後,不但成為保存舊時煤氣公司廠房、煙囪、煉焦爐等設計的歷史建物,整體規畫包含咖啡文化空間、多功能展演廳等,最特別的就是大型藝術裝置「Urban Showcase都市藝術方塊」,打造蚊子電影院,此外,戶外也提供塗鴉牆,開放給青少年創作的空間。
紅磚街道,時光倒流的剝皮寮
沿著康定路直行,來到「剝皮寮老街」,這裡是台北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剝皮寮」其名稱源自於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加工,因而得名。在當時這裡是商業交易熱絡的區域,也因此建造出不少洋樓建築,在日治時期因為增建新道路,許多商行於是除維持原先的正門外,也開放後門,形成特殊的兩面店型態。街區內包含了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古建築以及店家,如呂阿昌醫生宅、長壽號茶桌仔店、秀英茶室、日祥旅社……等等,現在變身則成為藝文展覽空間。
此外,國片「艋舺」因為在此大量取景拍攝,也讓這裡聲名遠播,現在來此,還能看到電影中老大GETA的家,以及電影中主人翁的衣著,饒富濃濃復古氛圍,相當有趣。逛完剝皮寮,還可嚐嚐位於對面的「周記肉粥」,1956年創立,其招牌肉粥,米粒混著蝦米、紅蔥頭香氣,滋味簡單,卻讓許多老饕魂牽夢縈。
青草巷抓藥草,周邊小吃大飽口福
距離不遠的龍山寺,終年香火鼎盛,其古典精緻的風格建築,也是吸引許多旅人來訪的原因。位於龍山寺旁的西園路上,一整條販賣青草的商家,俗稱青草巷,過去的人生病往往不見得有錢看醫生,於是常常先在龍山寺求取藥籤,再至青草巷抓藥。現在雖然抓藥的人少了,但是來青草巷買藥草,仍是許多老一輩的人慣有的生活步調,而這條巷子更是現代城市中,難得一見的雅致角落。
龍山寺周邊小吃,更是間間頗具歷史,從1920年營業至今的龍都冰果,其招牌八寶冰,加入花生、湯圓、大小紅豆、芋頭……等豐富配料,淋上糖水,沁心涼的口感滋味,讓人大呼過癮。兩喜號魷魚羹同樣經營超過90年,選用阿根廷魷魚,Q嫩脆、口感十足,搭配現炸的牛蒡甜不辣,甜美的魚漿與富嚼勁的牛蒡絲,令人回味再三。
玩古蹟‧嚐小食‧舊滋味
西門町可說是台北流行文化的最佳起源地,從百年前的古蹟紅樓逛起,電影主題公園的紅磚牆、舊煙囪,同樣引人入勝;再至剝皮寮老街,欣賞過去兩面店特殊建築,然後到龍山寺參拜祈求平安、去青草巷喝杯苦茶,清熱解火,最後當然還要大啖小吃,品嚐懷舊滋味。
講到萬華,就不能不讓人想到西門町。西門町可說是台北流行文化的最佳起源地,從日據時代起,日人規畫的西門紅樓,是第一座具市場規畫的建設,1960年代,中華商場推動了這兒熱鬧繁華,之後更成為學生看西洋片的必訪之處,如今,褪去過往風華,西門町造就出獨有的摩登前衛樣貌。
西門紅樓,百年歷史
從西門捷運站出來,百年「紅樓」可說是這兒相當知名的地標。興建完成於1908年,已經超過百年歷史,是台灣官方興建的第一座公營市場,當時稱為「西門市場」,由日籍建築師近藤十郎設計。相對於當時台灣人習慣挑著擔子做生意,西門市場是台灣第一批有市場規畫的公共建設,市場內有下水道,讓汙水可以排出,並禁止宰殺家禽;外型則以八卦造型取其八方雲集之意,並做為市場入口,十字架造型亦為市場主體特色,在當時可說是東西建築史上空前絕後的首例,當年八角樓賣乾貨,如雜貨、菓子,十字樓則以濕貨及生鮮食品為主。
時至今日,紅樓已變身成為舉辦文創活動的主要場地。包含二樓劇場、百寶格、西門紅樓茶坊、精品區,以及16工房、河岸留言展演館、露天咖啡區,每逢周末廣場還有創意市集,打造出新穎、前衛的創意空間。
而位於康定路的「電影主題公園」,原址為日據時代成立的「台灣瓦斯株式會社」,過去只是簡單的綠化公園,但在2009年由文化局接管後,不但成為保存舊時煤氣公司廠房、煙囪、煉焦爐等設計的歷史建物,整體規畫包含咖啡文化空間、多功能展演廳等,最特別的就是大型藝術裝置「Urban Showcase都市藝術方塊」,打造蚊子電影院,此外,戶外也提供塗鴉牆,開放給青少年創作的空間。
紅磚街道,時光倒流的剝皮寮
沿著康定路直行,來到「剝皮寮老街」,這裡是台北碩果僅存的清代街道之一。「剝皮寮」其名稱源自於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加工,因而得名。在當時這裡是商業交易熱絡的區域,也因此建造出不少洋樓建築,在日治時期因為增建新道路,許多商行於是除維持原先的正門外,也開放後門,形成特殊的兩面店型態。街區內包含了不少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古建築以及店家,如呂阿昌醫生宅、長壽號茶桌仔店、秀英茶室、日祥旅社……等等,現在變身則成為藝文展覽空間。
此外,國片「艋舺」因為在此大量取景拍攝,也讓這裡聲名遠播,現在來此,還能看到電影中老大GETA的家,以及電影中主人翁的衣著,饒富濃濃復古氛圍,相當有趣。逛完剝皮寮,還可嚐嚐位於對面的「周記肉粥」,1956年創立,其招牌肉粥,米粒混著蝦米、紅蔥頭香氣,滋味簡單,卻讓許多老饕魂牽夢縈。
青草巷抓藥草,周邊小吃大飽口福
距離不遠的龍山寺,終年香火鼎盛,其古典精緻的風格建築,也是吸引許多旅人來訪的原因。位於龍山寺旁的西園路上,一整條販賣青草的商家,俗稱青草巷,過去的人生病往往不見得有錢看醫生,於是常常先在龍山寺求取藥籤,再至青草巷抓藥。現在雖然抓藥的人少了,但是來青草巷買藥草,仍是許多老一輩的人慣有的生活步調,而這條巷子更是現代城市中,難得一見的雅致角落。
龍山寺周邊小吃,更是間間頗具歷史,從1920年營業至今的龍都冰果,其招牌八寶冰,加入花生、湯圓、大小紅豆、芋頭……等豐富配料,淋上糖水,沁心涼的口感滋味,讓人大呼過癮。兩喜號魷魚羹同樣經營超過90年,選用阿根廷魷魚,Q嫩脆、口感十足,搭配現炸的牛蒡甜不辣,甜美的魚漿與富嚼勁的牛蒡絲,令人回味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