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百年米糧行的驚豔蛻變,老宅活化的文創生活空間

本案位於迪化街北段,是一棟超過百年的歷史宅邸-大稻埕葉晉發宅,所在位置為歷史性建築物現存較完整之區域,亦於「大稻埕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內,而從清代至日治時期就屬艋舺與大稻埕為臺北主要商業發展最鼎盛之地方。

|案例分享|
葉晉發商號
設計風格:老宅翻修
室內格局:商業空間
座落地點:台北市
主要建材:日本檜木、松木夾板、樂土灰泥、馬來漆、鐵件、鏡、原屋木料
設計公司:本埠設計x兜空間設計 B+P Architects x dotze innovations studio
合作夥伴:與木製研(木結構顧問/施作)
主要設計:蔡嘉豪、魏子鈞
細部設計:蔡嘉豪、林姿利、陳建同
木構施作:陳建同(與木製研)、堤輝工程
得獎獎項|商業空間類購物空間TID獎

本案位於迪化街北段,是一棟超過百年的歷史宅邸-大稻埕葉晉發宅,所在位置為歷史性建築物現存較完整之區域,也是昔日臺北主要商業發展最鼎盛之地方。


以最小破壞完成老宅活化任務
空間設計除了整體建築空間的基礎修繕整理外,嘗試以最微度的調整將少數拆卸材料再利用,及採取最輕量的作法小心地加入來襯托空間外,主要設計採取減少碰觸、減少鎖固等不破壞歷史建築的原則。透過一組完全與老屋略微脫開及自我組立(Free-standing)的構架,以自承重的反向木桁架支撐起屋架與展示牆面於空間中,是為結構也為家具,將新的空間所需之燈光、機電、商品貨架系統整合,並採用反向樑意圖創造新的秩序與舊有木樑與天花及補強鋼構互映。
空間設計除了整體建築空間的基礎修繕整理外,嘗試以最微度的調整將少數拆卸材料再利用,及採取最輕量的作法小心地襯托空間。
↑↓主要設計採取減少碰觸、減少鎖固等不破壞歷史建築的原則。透過一組完全與老屋略微脫開及自我組立的構架,以自承重的反向木桁架支撐起屋架與展示牆面於空間中。
設計師針對新的空間所需之燈光、機電、商品貨架系統整合,並採用反向樑意圖創造新的秩序與舊有木樑與天花及補強鋼構互映。


讓歷史與空間產生連結
此外迪化街的北街本來就有許多碾米商,葉家也是其中之一,因此米鋪的重新置入就特別有意義,空間中除了重新放回葉家熟悉的原件,讓與音樂及米相關之木器以歷史文物的姿態回到空間,木構架更是採用既有葉家米商常用的木器材料日檜作為主要材質,除了顯性的形式外,質地上的隱性回應更是一種對老房子的尊重態度。
迪化街的北街本來就有許多碾米商,葉家也是其中之一,因此米鋪的重新置入就特別有意義,讓與音樂及米相關之木器以歷史文物的姿態重新回到空間。
↑↓面對老宅邸的再活化,很重要的是讓建築初始之美先藉由「整理」來重現,並保有可以閱讀與體現生活痕跡的狀態。


貫徹舊瓶裝新酒的規劃概念
歷史建築或者老房子,本來就乘載著許多具有時間意義的空間架構與生活樣貌的特性氛圍,因此以建築作為介入時,應該思考著「不做甚麼而不是要做甚麼」,而這個做甚麼必須要可以反映一定的當代性思維才能在歷史的脈絡裡有其存在的價值。面對老宅邸的再活化,很重要的是讓建築初始之美先藉由「整理」來重現,並保有可以閱讀與體現生活痕跡的狀態,而新的置入也必須是建立在這舊的架構之上,用單獨的新建築系統與舊的架構彼此呼應。這也歸納了我們認為「舊的梳理、新的輕置」是對於歷史建築活化最適切的態度。

iDSHOW好宅秀居家設計平台:https://www.idshow.com.tw/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