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分散架構實現每秒20萬筆交易】中國支付龍頭142億次海量紅包派送關鍵大剖析

【靠分散架構實現每秒20萬筆交易】中國支付龍頭142億次海量紅包派送關鍵大剖析

騰訊支付基礎平台與金融應用線的平臺研發部技術營運總監程偉指出,為了應付高頻次的交易量,騰訊近年導入分散式架構,以及SET化的思維(攝影/沈庭安)。

從創立後,每逢正月初八,過完年假的第一個開工日,騰訊高層總會站在廣東總部門口派發紅包,這個每年慣例,到了騰訊員工數千人時,還是如此,光是包紅包,秘書們就包到手軟。

為此,騰訊旗下負責支付業務的財付通,乾脆開發一套電子紅包系統,先在騰訊內部使用,發現效果不錯。2014年除夕時,更結合社交支付,推出微信紅包服務,一上線就火紅,第一年就收發了2千萬次紅包,今年的除夕夜更是創下歷史新高,春節期間一共累計達到142億次紅包的收發量。

9億多用戶的微信支付和8億多用戶的QQ錢包,是中國4大入口網站的騰訊旗下最知名的支付工具,也是驅動騰訊的兩架馬車。先前騰訊揭露了2017年春節微信支付發送紅包的數據,收發總量是驚人的142億次。而且,光是在除夕夜跨初一的凌晨,瞬間交易量就達到每秒20.8萬筆。跟紅包服務初次上線的2014年春節時期相比之下,當時利用微信發送紅包的總量只有2,000萬次,短短3年間,紅包收發總量整整翻了700倍!

電子紅包發送的玩法很多,不只是1對1的送紅包,還可以分搶,例如有人發出100元紅包到一個群組,能設定最先點擊的5個人,每人都能分道20元。而且這不是先記帳再事後撥款,而是搶到後立即入帳,可以用來發紅包給別人的即時金流撥款。

對支付系統更大的挑戰是「擴大效應,而且大約是1比5的倍率。」騰訊支付基礎平臺與金融應用線(FiT)平臺研發部技術營運總監程偉解釋,平均是1筆交易,參與的帳號數是5倍。這意味著,每秒完成20.8萬筆交易的同時,在微信支付和QQ錢包背後的支付平臺FiT,得每秒處理100萬個帳戶的付款、扣款處理。程偉日前來臺分享騰訊支付架構設計經驗時,透露了這個令人難以想像的爆量難題。

3年內從千萬筆膨脹到百億筆的爆炸性成長

程偉表示,2005年成立的財付通,在2015年升級為FiT,並且可大致將其發展的歷程分成3個階段。

2005年至2008年為初創時期,團隊規模還很小,在當時的支付性能約是最高每秒數百筆;2009至2012年則是快速發展期,技術或業務方面都是並駕齊驅的在成長,這是這時候程偉加入當時仍稱作財付通的FiT。他透露,這段期間內,騰訊推出了「QQ農場」的手機遊戲。當時在中國大陸是一款很熱門的遊戲,他們也順勢在QQ農場推出了「充話費送化肥」的活動,吸引更多人加入,將騰訊推向了高速成長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