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邦幫忙精選:軟體維護合約的合理價格是多少?

Q:allenchu(IT邦初學者10級)發問:公司買了國產BI工具,售價約50萬,如果要簽軟體維護合約,每年支付多少才是合理的?
http://ithelp.ithome.com.tw/question/10017989


A:antijava(IT邦初學者1級):
印象中是10%-15%,以50萬元計算,大約5萬到7萬5千元。

必須考慮的是,如果是「不可修改」的產品,為什麼要簽維護合約(像Oracle那種龐然大物則另當別論)?是「維護產品」還是要廠商「做其他事」?

如果購買時有1年保固,用保固要求廠商修修Bug也足夠了。


A:julie8tw(IT邦初學者5級):
一般而言確實是10%到15%,不過我倒認為50萬的產品不需要簽維護合約,建議有問題時再叫修服務就好。


A:ericmachang(IT邦初學者10級):
維護,不只是勞務服務而已。由目前IT的管理方法、標準、規範來看,維護委外是「風險轉移」的方式之一。維護委外除了人力委外,在必要的時刻也有「人」可以出面為你解決難題,讓系統持續營運,避免公司不必要的損失(包括有形的訂單和無形的商譽等)。

如果公司完全有能力掌握這套系統,有人力可執行,將來也不考慮升級,是可以不需將維護委外的。

至於多少比例才是合理的維護費用?一般而言,套裝軟體的維護費用是10-15%,客製化的軟體會更高。如何衡量維護費用划不划算?如果這個系統因無法正常運行所帶來的損失遠大於維護費用,那就是划算的。

按次計算(By Call)的維護服務較適合應用在硬體的維護服務委外,因為沒有固定合約,通常供應商會將這樣的客戶的優先權排在最低,這時就必需考量反應時間、完修時間是否能符合你們的需求。


A:pluto(IT邦初學者10級):
維護大概可以分為:MA(Maintenance Agreement)與到府維修服務(Onsite Service)。為什麼廠商軟體的Bug,使用者還要付錢?因為全世界所有使用者的環境與使用方式都是不同的,難免Bug是自己造成的。另外,付MA可能只是為了萬一軟體當機,有原廠可以支援,或是買個知識,這算是買個「保險」,所以大部分的使用者都願意支付MA,MA的標準價格是20%,不過現在不景氣,15%甚至12%都有可能,10%以下大部分是公家機關才有的價碼,不過恐怕羊毛終究出在羊身上。

到府維修就是廠商三不五時到客戶公司維護軟體,回答客戶使用上的問題,通常客戶看到人來了就心安了,這算是「定期保養」。到府維修的價格要看多久巡迴一次,有沒有含系統升級、安裝等,一次5千、1萬到數萬元不等,價格會因產品的難易度以及國產或外商產品而有差異。

《詳細內文請見iThome電腦報390期(www.ithome.com.tw),天瓏、誠品、何嘉仁、搜主義、敦煌、法雅客、Page one書店均有銷售》

本單元由iThome週刊編輯彙整iT邦幫忙網站內容,更多問答與知識分享請見:ithelp.ithome.com.tw


390期其他精采內容:
.封面故事:MCSE已死 微軟認證改朝換代
.焦點新聞:MSN首頁遭轉址,疑為ARP掛馬
.焦點新聞:IE 8正式版3月底出爐
.焦點新聞:Adobe終於修補PDF漏洞
.IT經理人開講:想做,就一定可以做 只要肯創新就一定會有好績效-行政院農委會資訊中心主任林貞
.IT人甘苦談:凝聚臺灣iPhone資訊的勸敗魔王-丘雲凱
.產品測試:精簡型桌上電腦-麗臺WinFast VP200 PCoIP
.iT邦幫忙:存取學校無線網路失敗,出現和其他人不一樣的IP位址/含附件的Email寄給某些人會看不到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