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Ideas For School學校建築解放中

印象中的校園,或許就是那制式而無味的外型,但隨著建築美學興起與環境自然的重視,建築之於學校,也成了教育的一環。走入21世紀,學校建築的新設計哲思已然啟動。

當哲學家黑格爾說出「建築的藝術在於人類把外在本無精神的東西改造成為表現自己精神的一種創造」後,學校建築就不只是作為一處安身之處,而是一個能展現獨特思維的量體;教授、學習、成長的發生都在這裡,因而建築師如何透過對學校精神的哲思,將新一代建築美學觀運用其中,是當前學校建築的最新趨勢。

北國無牆美學
芬蘭教育,向來是全球探討教育本質的重要指標,OECD組織舉辦的三年一屆十五歲學生能力評估測驗「國際學生評量計劃」(PISA)中,芬蘭學童總能在閱讀與科學項目拿下高分。驚豔全球的原因,除了最基本擬定長期策略、堅持核心價值、改革師資,更重要的是訴求每個學童都能「公平受教」的精神。這種精神形塑出的獨特學習氛圍,讓建築設計有了無邊的發想空間。2012年赫爾辛基作為世界設計首都(World Design Capital),芬蘭也結合鄰近城市如Espoo、Vantaa、Kauniainen與Lahti,試圖以一個「嵌入生活的設計」(Embedding Design in Life)拉出芬蘭設計的廣度, 這樣的主題也成為建築事務所VerstasArchitects在設計Kirkkojärvi綜合學校(Kirkkojärvi Comprehensive School)時的主要概念,企圖打
造出一個結合舒適、功能、效率與生態的永續教育環境。設計,讓世界看見芬蘭教育位在芬蘭Espoo的Kirkkojärvi綜合學校涵蓋學齡前與一至九年級,因而須特別考量校園配置與活動的區域。建築師希望這座學校就像是一個小型、卻充滿活力的城市,讓學童能自然地在此生活與學習,因此所有教室都設置專用的大廳與活動空間,每個區域更採用不同的配置與設計,讓空間能依需求彈性調整。芬蘭教育相當鼓勵孩童到戶外學習,因而在Kirkkojärvi綜合學校中,建築師採用大量的穿透設計,讓室內外趨向模糊,使空間流動。兩座曲面如弓形的主要量體,各自區分出不同年級的學習環境,由於小學生在學校的時間較中學生短,因此設置在晨間的向陽處,讓長時間待在學校的中學生能夠享受午後時光。建築本身結合地熱與太陽能,不僅有效節約能源,更讓生態教育真正落實於教育之中;校園同
時也對外開放,當地居民可利用學校的設施當成健身房、音樂、手工藝教室之用,是真正落實芬蘭教育理念的建築。

與自然共生的校園
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重創了南台灣,也讓高雄市那瑪夏區民權國小的師生失去了位在楠梓仙溪畔風景如畫的校園。兩年多來,災難還未從記憶中消退, 讓災區重生更是當地人積極解決的問題。鑒於那瑪夏地區受災嚴重,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在災後認養了這所學校的重建,並力邀台灣最優秀的綠建築專家組成重建團隊,而國家地理頻道也在重建過程中忠實紀錄。2012年2月,那瑪夏環保小學終於落成,作為台灣少見的環保建築而言,那瑪夏跨出了一大步。但歷經兩年的重建計畫,對於建築設計、營造工程、台達綠能工程團隊、甚至全程拍攝重建過程的國家地理頻道團隊來說,必須面對環境與氣候上的變化與挑戰,最後才能完整呈現這座低耗能、鑽石級終極環保建築的始末。

向大自然借設計
負責本案的建築師郭英釗,曾因北投圖書館一案獲得全球25座最美圖書館的殊榮,面對那瑪夏,郭英釗認為困難度比北投圖書館還更高,由於必須考量風災後的地形變化,在鑑定安全區域的民權平台後, 那瑪夏小學於2010年開始動工。配合永續、環保、生態及在地特色,那瑪夏小學以「永續式淨零耗能」的綠建築精神為設計主軸,採用傳統布農族的高腳型建築形式,讓校舍也能讓人有「家」的感受。所有設計手法都扣回低耗能的命題,將當地的採光與風向條件誘導進設計,達到自然減少能源消耗的目的;採用各種節能設備如LED燈、太陽能熱水器,更利用山上日照與風力充足的特點,增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替代能源供給,預估節能效果能達到55%,未來將朝零耗能的方向努力。事實證明,小學落成至今兩個月以來, 節能效果比預期再減少近50%,事實上,學童們都能感受到明顯的變化,覺得熱了,只要打開通風設備就有自然風從教室底部吹進來,自然而舒適。郭英釗特別提到,那瑪夏小學圖書館的內部造型以當地曼陀羅花為靈感,建材使用100%台灣柳杉,雖然成本遠較進口木材高,卻希望能令更多人注重使用台灣原生木的環保觀念,如何在保育與再生中適度的疏伐,除了能鼓勵台灣林業的發展,更大量減少使用進口木材的碳足跡。在耗費大量能源的建造過程中,降低全球暖化的危機。那瑪夏小學的誕生,希冀能有一個正向的循環,從環境、到
建築為出發,讓永續的議題深入學校教育與人們的觀念之中,建立人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觀念。

組出學習的可能性
新世紀的學校教育絕非一言堂, 沒有所謂的制式框架, 那麼,要如何創造一個沒有教室的開放學校,卻又能保有一定的教學品質?這間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Hägersten的Vittra Telefonplan學校,創意先決,提供多樣化而豐富的教學內容,針對網際網路、技能與語言三大主軸出發,以不設置常規的教室,賦予學生另一種的學校生活。由丹麥設計團隊Rosan Bosch負責內部的空間規劃設計,2011年8月完工的Vittra Telefonplan學校沒有傳統印象中規矩整齊的課堂桌椅,整個室內平面打破了隔間的限制,結合Vittra Telefonplan重視的互動式教學與數位媒體,中間設置一個貌似「冰山」的立體梯間,作為影音室與娛樂休閒的佈景;有各種靈活運用的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各項企劃與主題的製作,特別的是那些曲線自然的餐桌、舞蹈教室、開放展覽區、各種易於親近的閱讀學習角及午餐俱樂部,就像大型遊樂場,讓學生不是在制式空間中、集體follow死板的教學方式與生活,而是寓教於樂、挖掘學習的樂趣。Rosan Bosch的設計帶出前衛的學校與學習觀念,也為Vittra其他學校的室內設計,提供一個絕佳的示範。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2年10月號】

◎更多最新美學生活快訊請至wow! la vie


大量開放式設計讓充足的自然光賦予室內溫暖而明亮的氛圍。


大量開放式設計讓充足的自然光賦予室內溫暖而明亮的氛圍。


不同的主題式而開放的靈活空間,讓學童能挖掘出更多學習樂趣。


不同的主題式而開放的靈活空間,讓學童能挖掘出更多學習樂趣。


有如大型雕塑般的坐椅,學童可以在此自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