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樂—公共藝術節。閱藝行動入侵圖書館
這是一場新世代的閱讀行動,結合了閱讀與藝術的夏日盛宴,正於國立臺中圖書館盛大展出的《讀.樂—公共藝術節》,3件永久作品、15件臨時藝術計畫,要在這座閱讀新園地中綻放知識。現在就讓我們悄聲潛入,安靜地,與藝術來場知識的對話。
城市是個巨大的畫布,總隱藏了無數可供探尋的小細節。有別於台北快速繁忙與擁擠的景致,都市紋理隨著藝術生活化的推廣,屬於台中的精神向度與氣質慢慢成型。
年初落成喬遷的新國立臺中圖書館,以朝向數位圖書化的概念發展,獨特建築手法成為台中街廓中美麗的地景,成為市民另一處休閒之地。落成之初即舉辦了大型公共藝術展覽計畫徵件活動,由麻粒國際文化試驗負責策劃,以3件永久公共作品、15件臨時性公共藝術計畫、藝術體驗活動與工作坊,讓熱鬧的夏日活動形成一個藝術漣漪,深入市民生活之中。
閱讀的無限可能性
所有的活動圍繞在「全民好讀‧樂活無限」之中,以回應「豐富人文景觀,享受閱讀生活」之訴求,並且在著重閱讀與數位化的國立臺中圖書館中,「讓閱讀深入生活」、「讓藝術塑造參與」、「讓交流啟發想像」、「讓學習增添樂趣」,主題上著重在知識與閱讀的關係,卻又能夠貼近民眾的生活,親民的方式,要讓民眾感受一場藝術、生活、文化所交織的「樂讀饗宴」。永久藝術作品回扣著圖書館意象之型塑功能;臨時性藝術作品與民眾參與計畫則分別以空間裝置、城市藝術計畫、互動藝術、藝術擾動事件、集體創作參與、藝術美學教育等多樣形態詮釋出「閱讀與當代生活場景、知識分享經驗、共感記憶、行為隱喻」。La Vie特邀麻粒國際文化試驗執行長江洋輝為我們導覽這場閱讀藝旅,在藝術導聆中,以另一種閱讀方式享受知識洗禮。
走進充滿流線型的建築地景中,三件永久性的公共藝術作品分置於圖書館周邊與大廳:林家祺的〈璀璨之書〉,將散落周邊的花崗岩座椅打造成一本本書籍,等待路過的民眾停駐、閱讀;位在廣場的大型雕塑作品,是楊尊智以「閱讀無限」的想像概念出發,不鏽鋼與大理石材質以極具未來感的書寫線條,塑造出國立臺中圖書館廣場中央的指標性視覺形象。若隱若現的閱讀意象,展現著藝術家腦海裡閱讀生活的視覺想像,也呼應著圖書館的本質。透過多元化的活動與民眾真正融入藝術,多重視角的觀察,讓各種閱藝行動在此凝聚。當圖書館真正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時,總有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城市中發生,如同林建榮的燈泡人,就這樣閃耀了周邊綠地,溫暖、光亮的視覺也象徵著靈光乍現,這樣不經意卻深具親和力的展覽,也拉近了台中市民對於圖書館的傳統印象。
生活中還有什麼閱讀的可能?
撇除對圖書館既有的想像,本次計畫讓人們對於圖書館制式的陳設多了想像與挖掘的期待,更有許多寓教於樂的互動;在大廳中遇見王艾莉的〈句子販賣機〉,經典的文句藉由趣味性、生活化的方式植入腦袋,藉此誘發更多閱讀知識的可能;一層一層的向上爬,不同樓層的各個角落都有不同的驚喜,在〈關於閱讀,我想吃的其實是…〉作品中,擁有甜點執照的林玉婷結合文字、食物與閱讀文本的造型意象,創造各式各樣美味的閱讀裝置,甚至在每日店長的閱讀分享機制和民眾的感想回饋中,讓味覺在文字中轉換。當見到各種自發性、各種閱讀後的內化知識,串聯起藝術家、作品與觀者間的閱讀共感經驗,更具互動且讓藝術更具可讀性。
每位藝術家對於閱讀不同的觀察,更不侷限在文本或閱讀書本上的詮釋,如都市酵母工作室以細膩的觀察力,〈圖書街景〉取材於台灣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各式招牌,以簡單有趣的參與行為邀請民眾共同將都市街景帶進圖書館內,創作成可愛的書籤藝術裝置,置放於書架上,獨特的觀看書籍方式,也導引了人們想像的可能性;抑或是來自法藉聲音藝術家Yannick與蔡宛璇共同組織的「回看工作室」,帶領民眾分別至市區、城市邊緣、市區周邊自然環境區域等地進行音景採集,最終集結各種聲音打造出可聆聽、觀察、體驗、閱讀城市的聲音。
關於閱讀的想像有很多可能性,也讓人反思在數位化浪潮下,閱讀在我們生活中究竟佔了多少比例?這些當代藝術作品把圖書館打造成具有美術館的可能性,所有的作品像是實驗一般,挑戰了人們、甚至是館方對於圖書館經營的角度。究竟追求知識的愉悅感、閱讀與生活的連結是什麼,在《讀.樂—公共藝術節》中,似乎有了更開闊的想像。台中所獨有的城市氛圍、良好的空間腹地,讓我們看到各種美學漸漸滲透在城市每個角落中,透過此展,也期待開拓出更多嶄新藝術生活能量。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2年9月號】
◎更多最新美學生活快訊請至wow! la vie
林建榮作品〈靈光‧閃耀〉進駐在圖書館周邊,或站或臥的燈泡人偶手持著漂浮物,象徵著靈光乍現的創意。
楊尊智運用不鏽鋼與花崗岩創造出〈讀樂‧無限‧大未來〉。
向來以觀察社會現象、幽默方式創作的王艾莉,〈句子販賣機〉販售的不是零食,而是一個個極具涵義的經典詩句。
林玉婷作品〈關於閱讀,我想吃的其實是…〉,擁有甜點執照的藝術家,以各種虛擬的美食造型打造出圖書館的閱讀裝置。
崔永嬿作品〈一本書,一朵雲〉,猶如雲朵般的填充具設置於大廳周邊,民眾可自由拆組,就像是雲朵般的自由。
城市是個巨大的畫布,總隱藏了無數可供探尋的小細節。有別於台北快速繁忙與擁擠的景致,都市紋理隨著藝術生活化的推廣,屬於台中的精神向度與氣質慢慢成型。
年初落成喬遷的新國立臺中圖書館,以朝向數位圖書化的概念發展,獨特建築手法成為台中街廓中美麗的地景,成為市民另一處休閒之地。落成之初即舉辦了大型公共藝術展覽計畫徵件活動,由麻粒國際文化試驗負責策劃,以3件永久公共作品、15件臨時性公共藝術計畫、藝術體驗活動與工作坊,讓熱鬧的夏日活動形成一個藝術漣漪,深入市民生活之中。
閱讀的無限可能性
所有的活動圍繞在「全民好讀‧樂活無限」之中,以回應「豐富人文景觀,享受閱讀生活」之訴求,並且在著重閱讀與數位化的國立臺中圖書館中,「讓閱讀深入生活」、「讓藝術塑造參與」、「讓交流啟發想像」、「讓學習增添樂趣」,主題上著重在知識與閱讀的關係,卻又能夠貼近民眾的生活,親民的方式,要讓民眾感受一場藝術、生活、文化所交織的「樂讀饗宴」。永久藝術作品回扣著圖書館意象之型塑功能;臨時性藝術作品與民眾參與計畫則分別以空間裝置、城市藝術計畫、互動藝術、藝術擾動事件、集體創作參與、藝術美學教育等多樣形態詮釋出「閱讀與當代生活場景、知識分享經驗、共感記憶、行為隱喻」。La Vie特邀麻粒國際文化試驗執行長江洋輝為我們導覽這場閱讀藝旅,在藝術導聆中,以另一種閱讀方式享受知識洗禮。
走進充滿流線型的建築地景中,三件永久性的公共藝術作品分置於圖書館周邊與大廳:林家祺的〈璀璨之書〉,將散落周邊的花崗岩座椅打造成一本本書籍,等待路過的民眾停駐、閱讀;位在廣場的大型雕塑作品,是楊尊智以「閱讀無限」的想像概念出發,不鏽鋼與大理石材質以極具未來感的書寫線條,塑造出國立臺中圖書館廣場中央的指標性視覺形象。若隱若現的閱讀意象,展現著藝術家腦海裡閱讀生活的視覺想像,也呼應著圖書館的本質。透過多元化的活動與民眾真正融入藝術,多重視角的觀察,讓各種閱藝行動在此凝聚。當圖書館真正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時,總有些意想不到的驚喜在城市中發生,如同林建榮的燈泡人,就這樣閃耀了周邊綠地,溫暖、光亮的視覺也象徵著靈光乍現,這樣不經意卻深具親和力的展覽,也拉近了台中市民對於圖書館的傳統印象。
生活中還有什麼閱讀的可能?
撇除對圖書館既有的想像,本次計畫讓人們對於圖書館制式的陳設多了想像與挖掘的期待,更有許多寓教於樂的互動;在大廳中遇見王艾莉的〈句子販賣機〉,經典的文句藉由趣味性、生活化的方式植入腦袋,藉此誘發更多閱讀知識的可能;一層一層的向上爬,不同樓層的各個角落都有不同的驚喜,在〈關於閱讀,我想吃的其實是…〉作品中,擁有甜點執照的林玉婷結合文字、食物與閱讀文本的造型意象,創造各式各樣美味的閱讀裝置,甚至在每日店長的閱讀分享機制和民眾的感想回饋中,讓味覺在文字中轉換。當見到各種自發性、各種閱讀後的內化知識,串聯起藝術家、作品與觀者間的閱讀共感經驗,更具互動且讓藝術更具可讀性。
每位藝術家對於閱讀不同的觀察,更不侷限在文本或閱讀書本上的詮釋,如都市酵母工作室以細膩的觀察力,〈圖書街景〉取材於台灣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各式招牌,以簡單有趣的參與行為邀請民眾共同將都市街景帶進圖書館內,創作成可愛的書籤藝術裝置,置放於書架上,獨特的觀看書籍方式,也導引了人們想像的可能性;抑或是來自法藉聲音藝術家Yannick與蔡宛璇共同組織的「回看工作室」,帶領民眾分別至市區、城市邊緣、市區周邊自然環境區域等地進行音景採集,最終集結各種聲音打造出可聆聽、觀察、體驗、閱讀城市的聲音。
關於閱讀的想像有很多可能性,也讓人反思在數位化浪潮下,閱讀在我們生活中究竟佔了多少比例?這些當代藝術作品把圖書館打造成具有美術館的可能性,所有的作品像是實驗一般,挑戰了人們、甚至是館方對於圖書館經營的角度。究竟追求知識的愉悅感、閱讀與生活的連結是什麼,在《讀.樂—公共藝術節》中,似乎有了更開闊的想像。台中所獨有的城市氛圍、良好的空間腹地,讓我們看到各種美學漸漸滲透在城市每個角落中,透過此展,也期待開拓出更多嶄新藝術生活能量。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2年9月號】
◎更多最新美學生活快訊請至wow! la vie
林建榮作品〈靈光‧閃耀〉進駐在圖書館周邊,或站或臥的燈泡人偶手持著漂浮物,象徵著靈光乍現的創意。
楊尊智運用不鏽鋼與花崗岩創造出〈讀樂‧無限‧大未來〉。
向來以觀察社會現象、幽默方式創作的王艾莉,〈句子販賣機〉販售的不是零食,而是一個個極具涵義的經典詩句。
林玉婷作品〈關於閱讀,我想吃的其實是…〉,擁有甜點執照的藝術家,以各種虛擬的美食造型打造出圖書館的閱讀裝置。
崔永嬿作品〈一本書,一朵雲〉,猶如雲朵般的填充具設置於大廳周邊,民眾可自由拆組,就像是雲朵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