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活化

@1.光色塗鴉,注入數位新生命



臺中州廳建築設計採街角型配置,主入口位於街廊轉角處,左右兩側如雙翼向後延伸,將官廳的氣勢嶄露無遺。二戰後,臺中市政府遷入辦公,宏偉的白色建築座落民權路上,往前走是著名的自由路──太陽餅一條街,經濟起飛的年代,附近至少有4家大型百貨公司,但舊市區不堪車流人流湧入,州廳開放了噴水池兩側的廣場,建為立體停車場,鋼筋鐵架遮掩住年代風華。一九九○年隨著一把百貨大火,燒毀了舊市區的經濟命脈,也將人潮沿著中港路(今臺灣大道)推往綠園道、七期重劃區,臺中州廳再度回復其歷史面貌。

2.空間再造,肩負六藝傳承新使命


道禾六藝文化館亦為臺刑務所演武場,鄰近臺中市三民路上的第二市場,自日治時代就是舶來品和食材集散地,附近有不少令人垂涎三尺的道地小吃,來場美食兼古蹟之旅是目前最夯的推薦,尤其那濃濃的日式建築風貌,更是吸引攝影愛好者和新人外拍婚紗。

3.舊建築+新設計,賦予老屋新面貌



位於臺中火車站附近、緊鄰綠川的宮原眼科,無論平日或假日總是人潮不斷,如此繁華熱鬧的景象,很難想像宮原眼科過去在地震、颱風的肆虐下,曾面臨荒廢危機。後來由糕餅業者日出買下,保存舊有的歷史遺跡,打造全新的商業風格,新舊交融的設計也替老屋增添新風貌,成為舊城區重要的指標性建築物。

4.在老舊巷弄中延續城市軌跡,群聚創作能量



現在談文創似乎有點太泛濫,早在4年前「范特喜」不以文創為口號,卻以改造老屋為基地聚集一群有夢想、有創意的人,透過空間分享讓創作者持續豐富著城市生活。發掘「范特喜」就要走進美村路一段117巷,安靜的街區民宅裡穿插著有趣的小建築,三三兩兩人群閒散穿梭,在這裡嗅不到唯利是圖的商業氣息,而是充滿濃厚的生活感,再沿著中興街往小巷弄裡探索,會不斷發現老空間在此凝聚的庶民創作能量。

5.新舊融合交錯,成就鐵道倉庫的藝術新生



「鐵道藝術網絡」計畫緣起於一九九七年,由文化部委託專家學者做專案研究,評估鐵路倉庫具有高大、寬敞,適用於現代藝術展演的空間特性,而鐵道所擁有的產業文化資源,深刻記錄臺灣的發展軌跡,並蘊含人們共同的生活記憶。因此「鐵道藝術網絡」計畫就此展開,將閒置的貨運倉庫整建為藝術家工作室及藝文展演新地標。
臺中20號倉庫藝術特區,是臺灣第一個獲得完整整建資源而加以活化成功的閒置空間。由建築師姜樂靜親手策畫改造,姜樂靜曾經致力於921災後校園重建,對於臺灣建築文化特色有深刻的了解。面對此一龐大的修建工程,她在多年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我想用材質本身來呈現空間,那是我第一次可以決定自己要用什麼材料。」姜樂靜將幽暗的倉儲空間,以多材質創造出藝術村的新人文意象,讓20號倉庫成為藝術展演的平台。

更多精采完整內容請見《漂亮家居1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