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用大自然安頓身心

近年有不少電影與書籍以過動症、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患者為主題,看了令人很感動。在不久的以前,對於這種外表沒有缺陷,甚至看起來聰明伶俐的孩子,在與人互動或團體生活中格格不入時,總會被人以為「沒有家教」、「調皮搗蛋愛惹麻煩」,甚至是「反社會人格」。有時候,身為父母親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比較不會帶孩子。

幸好在醫學愈來愈發達的今天,尤其腦神經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愈來愈能辨識與分類各種心理上的特殊症狀。除了找到這些症狀的可能成因,也發展出許多治療方法。我們較為熟知的當然是各種藥物,但是這些年也有不少人嘗試利用大自然的力量,讓孩子內在的能量能安頓下來。

每次看到城市裡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的建築物時,都會又感慨、又驚懼,有多少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天24小時,幾乎沒有幾分鐘,眼睛的視野是超過10公尺的。在家裡,不管是寫作業、看電腦或看電視,視線是短的;在學校裡,恐怕也沒多少機會在操場上奔跑,或躺在草坪上看雲。下了課到了安親班更是擁擠。就連假日出遊,不是塞在車子裡,就是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挪移。孩子的視線,沒有機會看遠。而且除了上課之外,孩子的日常休閒活動都消耗在所謂「三電」──電視、電腦、電動遊戲的虛擬影像世界中。可是近年來已有許多研究報告指出:與戶外真實世界的互動對孩子的發展非常重要。在一切都消毒過,似乎潔淨、冷漠且隔離的環境中,反而對孩子的情緒與認知發展產生障礙。換句話說,孩子的感官要在豐富且互動的環境裡,真實的觸摸,真正的聞到、看到、聽到真實的世界。也就是在田野裡、真正的土地上奔跑,流下汗水,還可以玩泥巴,讓皮膚感覺到濕潤的顆粒,聞到自然散發出的味道。

已有許多醫療單位發現,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帶到戶外,會有大幅度的改善,比服藥或借助電子矯治儀器來得有效。即使孩子的身心發展正常,也要讓孩子儘量親近土地,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不要讓孩子整天擠在水泥叢林裡,沒有風景、沒有陽光,視野始終被限制在3、5公尺之內,忘記了其實在屋頂之外,我們的頭上還有星空。

的確,當我們失去了星空,失去對浩瀚天體的體驗;當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到森林裡傾聽與觀察各種生物的機會,那種遇見生命的感動、想像力與創造力的萌發,也會一點一滴的失去。帶孩子到大自然裡去,自然體驗能提供我們一種新的生命能量,以及與萬物合而為一的連結。就如同梭羅所寫的:「不管是有生命的,或無生命的,我們都與整個自然世界相連結,要達到和平寧靜與成功,我們需要與宇宙合而為一。」這種人與自然的關係,在現代社會裡,對孩子平衡的情緒發展,我相信愈來愈重要。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