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政治流,我偏逆浪行─ 打一場與眾不同的選戰
除了在藍綠之間選邊站,還有不同的方式可以參與政治嗎?2012年的立委選舉,「就是躍改變」與「人民民主陣線」兩個社運組織,以青年軍的新思維打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選戰,也讓人聽見了新世代的自我主張……
Lisin自大學接觸原住民議題後,便開始發展族群認同,對於原住民的選舉生態,有著深刻的觀察:「原住民選舉分成平地跟山地選區,這樣的分類源自日治時代的『生番』跟『熟番』。具有平地原住民身分的人分布於全國。事實上,平地原住民的地方選舉,其實與閩漢的鄉村文化相似,家族和地方的樁腳很有影響力。」他自己的部落位於人口眾多的花蓮光復鄉,不同的家族勢力就形成不同派系,Lisin說:「如果家族派系很弱的話,光是選村長就很難選了。」因為選區很大,大家除了透過媒體看到立委候選人外,不會有實際的接觸,主要還是透過各家族派系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世代文化出現斷層
原住民各族群有不同的傳統政治文化,以阿美族為例,因為年齡階層制度,要到某個年紀才有資格在這個場域裡發表意見。Lisin認為年輕人很難參與部落政治的核心,因為他們只能做好部落交辦的工作,在部落中不易發聲。像這次平地原住民立委選舉投票人數約有十七萬人,但實際投票率只有六成,投票的多是留在部落的老人家,年輕人返鄉投票比率很低。
Lisin談到,像他一樣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世代,處於一種很奇怪的處境:「我們的父母年輕時離鄉出去工作,是為了要脫離外界加諸於原住民部落的刻板印象,像是貧窮、落後、需要現代化等,到我這一輩時,與部落之間的關係,其實很斷裂。」他認為,所謂的文化是被分散地表現在生活飲食或語言習慣上,「我們會採野菜、吃傳統食物並在豐年祭時回鄉,但缺乏一個核心的『阿美族的概念』,很結構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年輕人認知到的文化是很零碎的。例如豐年祭,我就聽過年輕人說『就是回家喝啊,喝到掛。』」族群議題在實際生活中存在這些矛盾,常讓他有被刺到的感覺,「原民會希望學生可以學好族語,但回到家中卻沒有這種環境,回到部落年輕人就聽不懂阿公阿嬤在說什麼。」
為族群認同投入選舉
大學時接觸到Mayaw的紀錄片《請問貴姓》系列,讓他重新看見名字的多重意義,並影響他進一步回復傳統姓名。Lisin認為Mayaw這次參選也許可以創造一個空間,帶領年輕人重新思考族群認同的議題,重新檢視原住民在台灣社會的處境,因此他也決定參與。
談到Mayaw的選情,Lisin分析:「他還沒結婚、也不是大家族出身,不有名、沒錢又沒政黨,這在原住民選舉中是前所未聞的。很多人都說『你瘋了哦?是在開玩笑吧!』有人就反問:『Mayaw沒有政治背景和經驗 ,憑什麼出來選?』」大家往往會用傳統文化的要素去檢視Mayaw,這在部落中並不利於宣傳。
因此,他們策畫選戰時就以年輕人為訴求對象,大談理念跟政見。「我們是最早提出政見的,大概十二月時政見就出來了。過去原住民選舉都是選前一個禮拜看了選舉公報,才知道候選人的政見,傳單和文宣上也都只有過去經歷而已。」Lisin驕傲地說。
就是「躍」改變
Lisin談到,以前的選舉就只是投票而已,這次他們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談談自己想改變什麼,所以透過網路和各自的人脈在花蓮辦了兩場討論會,探討原住民教育和現況。「我們本來以為老人家沒有興趣,錯了,老人家很有興趣!尤其媽媽們很主動地想表達看法。原本以為大家會偏好福利政策,但其實不然。例如通過族語認證可以為學測加分,很多家長是反對的,因為小孩子不喜歡考試,因此會更怕學族語。」
「就是躍改變」團隊在部落走訪時,發覺大家普遍意識到土地流失的問題。以前面對土地議題時是很個人的,難發展成部落的集體議題,現在大家都知道是林務局或東管處的政策一直在侵蝕部落的土地。Lisin說:「在接觸過程中發現到老人家有習慣性的投票行為,但他對這些土地、文化還有語言議題也很著急。」
「『雖然我們不是有錢人,但每個人出兩百、三百塊還可以。』有位部落的大哥這麼提議,後來就有了『千人兩百」募保證金的活動。』Lisin分享這個改變的例子,選舉變成要從口袋裡掏錢出來而不是拿錢,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很多藝文圈的朋友,透過捐作品的方式支持他們;有些樂團和表演工作者出去表演時,也會主動把Mayaw的海報擺在舞台上。Lisin說:「在台北的三場音樂會只有補貼交通費,很多政治人物都覺得不可思議,在部落的老人家甚至以為我們花很多錢請人來表演。當他們知道是自願表演支持時,都覺得怎麼會這樣。」這些事一直在打破部落或原住民對選舉既有的想像。
擴大影響放眼未來
其他候選人的政見也被他們影響,往常不曾出現的「土地權」被列入政見,也有候選人加入「原住民人權」的部分。「年輕人開始會去想,以前選出的立委在做什麼,發現立委做的服務其實很地區性,可能幫部落蓋了集會所,可是並沒有做到最主要的立法和監督工作。」Lisin補充道:「土地流失和土地權受到侵害是部落發展的最大問題,但是原基法子法尚未立法。族人要用原基法捍衛部落時,時常會碰壁。」
「我們看到年輕人想要改變,他們重視土地,也跟更多人交流原住民的處境跟議題。我希望投我們的四千多票可以把遙遠的立法院發生的事情帶回去,也把族人的聲音、或街頭的抗議帶進立法院,讓大家知道原住民青年正在重新思考,準備改變!」Lisin這麼期待著。
【完整內容請見《人籟論辨月刊》2012年第92期4月號】http://www.erenlai.com/
Lisin自大學接觸原住民議題後,便開始發展族群認同,對於原住民的選舉生態,有著深刻的觀察:「原住民選舉分成平地跟山地選區,這樣的分類源自日治時代的『生番』跟『熟番』。具有平地原住民身分的人分布於全國。事實上,平地原住民的地方選舉,其實與閩漢的鄉村文化相似,家族和地方的樁腳很有影響力。」他自己的部落位於人口眾多的花蓮光復鄉,不同的家族勢力就形成不同派系,Lisin說:「如果家族派系很弱的話,光是選村長就很難選了。」因為選區很大,大家除了透過媒體看到立委候選人外,不會有實際的接觸,主要還是透過各家族派系在地方上的影響力。
世代文化出現斷層
原住民各族群有不同的傳統政治文化,以阿美族為例,因為年齡階層制度,要到某個年紀才有資格在這個場域裡發表意見。Lisin認為年輕人很難參與部落政治的核心,因為他們只能做好部落交辦的工作,在部落中不易發聲。像這次平地原住民立委選舉投票人數約有十七萬人,但實際投票率只有六成,投票的多是留在部落的老人家,年輕人返鄉投票比率很低。
Lisin談到,像他一樣二十到三十歲的年輕世代,處於一種很奇怪的處境:「我們的父母年輕時離鄉出去工作,是為了要脫離外界加諸於原住民部落的刻板印象,像是貧窮、落後、需要現代化等,到我這一輩時,與部落之間的關係,其實很斷裂。」他認為,所謂的文化是被分散地表現在生活飲食或語言習慣上,「我們會採野菜、吃傳統食物並在豐年祭時回鄉,但缺乏一個核心的『阿美族的概念』,很結構地存在於日常生活中。年輕人認知到的文化是很零碎的。例如豐年祭,我就聽過年輕人說『就是回家喝啊,喝到掛。』」族群議題在實際生活中存在這些矛盾,常讓他有被刺到的感覺,「原民會希望學生可以學好族語,但回到家中卻沒有這種環境,回到部落年輕人就聽不懂阿公阿嬤在說什麼。」
為族群認同投入選舉
大學時接觸到Mayaw的紀錄片《請問貴姓》系列,讓他重新看見名字的多重意義,並影響他進一步回復傳統姓名。Lisin認為Mayaw這次參選也許可以創造一個空間,帶領年輕人重新思考族群認同的議題,重新檢視原住民在台灣社會的處境,因此他也決定參與。
談到Mayaw的選情,Lisin分析:「他還沒結婚、也不是大家族出身,不有名、沒錢又沒政黨,這在原住民選舉中是前所未聞的。很多人都說『你瘋了哦?是在開玩笑吧!』有人就反問:『Mayaw沒有政治背景和經驗 ,憑什麼出來選?』」大家往往會用傳統文化的要素去檢視Mayaw,這在部落中並不利於宣傳。
因此,他們策畫選戰時就以年輕人為訴求對象,大談理念跟政見。「我們是最早提出政見的,大概十二月時政見就出來了。過去原住民選舉都是選前一個禮拜看了選舉公報,才知道候選人的政見,傳單和文宣上也都只有過去經歷而已。」Lisin驕傲地說。
就是「躍」改變
Lisin談到,以前的選舉就只是投票而已,這次他們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談談自己想改變什麼,所以透過網路和各自的人脈在花蓮辦了兩場討論會,探討原住民教育和現況。「我們本來以為老人家沒有興趣,錯了,老人家很有興趣!尤其媽媽們很主動地想表達看法。原本以為大家會偏好福利政策,但其實不然。例如通過族語認證可以為學測加分,很多家長是反對的,因為小孩子不喜歡考試,因此會更怕學族語。」
「就是躍改變」團隊在部落走訪時,發覺大家普遍意識到土地流失的問題。以前面對土地議題時是很個人的,難發展成部落的集體議題,現在大家都知道是林務局或東管處的政策一直在侵蝕部落的土地。Lisin說:「在接觸過程中發現到老人家有習慣性的投票行為,但他對這些土地、文化還有語言議題也很著急。」
「『雖然我們不是有錢人,但每個人出兩百、三百塊還可以。』有位部落的大哥這麼提議,後來就有了『千人兩百」募保證金的活動。』Lisin分享這個改變的例子,選舉變成要從口袋裡掏錢出來而不是拿錢,這是過去無法想像的。很多藝文圈的朋友,透過捐作品的方式支持他們;有些樂團和表演工作者出去表演時,也會主動把Mayaw的海報擺在舞台上。Lisin說:「在台北的三場音樂會只有補貼交通費,很多政治人物都覺得不可思議,在部落的老人家甚至以為我們花很多錢請人來表演。當他們知道是自願表演支持時,都覺得怎麼會這樣。」這些事一直在打破部落或原住民對選舉既有的想像。
擴大影響放眼未來
其他候選人的政見也被他們影響,往常不曾出現的「土地權」被列入政見,也有候選人加入「原住民人權」的部分。「年輕人開始會去想,以前選出的立委在做什麼,發現立委做的服務其實很地區性,可能幫部落蓋了集會所,可是並沒有做到最主要的立法和監督工作。」Lisin補充道:「土地流失和土地權受到侵害是部落發展的最大問題,但是原基法子法尚未立法。族人要用原基法捍衛部落時,時常會碰壁。」
「我們看到年輕人想要改變,他們重視土地,也跟更多人交流原住民的處境跟議題。我希望投我們的四千多票可以把遙遠的立法院發生的事情帶回去,也把族人的聲音、或街頭的抗議帶進立法院,讓大家知道原住民青年正在重新思考,準備改變!」Lisin這麼期待著。
【完整內容請見《人籟論辨月刊》2012年第92期4月號】http://www.erenl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