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腦並用才是贏家
重點提要
■新的理論認為,物質文化的進步加上無法預知的氣候變動,是促成早期人類快速演化的重要因素。
■氣候變動導致人族群體不斷分裂成許多小群體,促使遺傳與文化的創新快速成型,加速新物種形成。
■人類本身所屬的智人物種具有獨特的解剖構造,他們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之下,在大約20萬年前誕生於非洲。
■大約10萬年之後,我們的祖先物種演化出一種非洲人種,具有使用符號的能力。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獨特的符號認知能力,讓他們得以在短時間之內,打敗所有人族競爭者。
人類是非常奇特的靈長類動物,我們直立行走,巍巍顛顛地用兩枚短小的腳掌平衡著沉重的身軀;我們的頭大得突兀,臉卻很小,短小的下頷藏在氣球般的腦殼前下方。或許最受矚目的是我們處理周圍環境訊息的方式,與過去完全不同。眾所皆知,人類是唯一能運用抽象符號形成的語彙解構外在環境和內在經驗的生物,這些抽象符號語彙在腦海中變化萬千,創造出對現實世界不同的解釋:我們可以設想事物「可能」是什麼,也能做實際的描述。
我們的老祖先並不特別出色,化石記錄清楚顯示,最多不超過700萬年前,牠們還是一種類似猿類的動物,大部份時間棲息在樹上,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具有大而突出的臉,有力的下頷長在很不顯眼的腦殼下方。從各方面來判斷,牠們的認知模式大致上與現代黑猩猩差不多。現代猿類雖然也很聰明、機智,且能夠識別、甚至組合符號,卻似乎不懂得重新排列這些符號來創造不同的實質用途。因此,人類從猿類祖先轉變成現代人所屬的智人(Homo sapiens)物種,必定發生了許多快速的演化改變。
700萬年的光陰看似漫長,但用來進行這樣的轉變,卻相當倉促。只要想像那些與人類相當接近的靈長類動物(當然是指同屬物種)通常不會有差異很大的生理或認知特徵,就不難了解這樣的變化有多麼快速。此外,科學家推測,哺乳動物大約已存在300萬~400萬年,其中,整個人族(hominin,包括人類及我們已滅絕的近親)群體出現的時間約佔了一半,也改變得與以往截然不同。如果人類演化史包含這些人族物種,那麼人類譜系的物種形成或新物種引入的速度,必然已大幅增加,才能導致我們所看到的劇烈變化。
人類家族的演化為什麼異常快速?這種加速演化是什麼機制造成?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問題,但奇怪的是,卻沒有讓那些以研究化石為主的人類演化學家特別感興趣。問題的答案,幾乎可以肯定與人類祖先在面對生存挑戰時,製造石器、衣物、住所以及生火的能力有關,因為這些稱為「物質文化」(material culture)的事物,反映了使用者的生活方式。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天擇對於有創新能力、能分享文化知識的早期人類較為有利,能力較強的人,得以存活並繁衍最多後代,整個人族群體因而能穩定進步。
但是,這種每次一個世代的精細改造還不夠快,無法在700萬年之內澈底重塑人類譜系。隨著科學家更了解過去200萬年來的氣候變動,出現了新的推測:劇烈的氣候變動,加上物質文化的協同作用,加速了人類祖先的演化步伐。各種工具及技術很有可能就是讓早期人類融入新環境的原因,不過,當環境發生週期性的惡化時,這些輔助工具可能不再是保命的護身符。於是許多群體分裂成小團體,其遺傳和文化創新的速度因而比更大的群體快,促成了快速演化,跟不上的其他物種則走向滅絕。最終還能興盛不衰的物種,也就是我們人類,其勝利要同時歸功於這些機會事件(例如氣候變動)及自身才能。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科學人》第152期(2014年10月號);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