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探索精神與靈魂的建築實驗
世界環境驟變,當代建築發展到底還有什麼樣的遠景與發展?賦予人們什麼意義?第十五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找來普立茲克獎新科得主──智利建築師Alejandro Avarena以「REPORTING FROM THE FRONT前線報導」為題,拋開明星建築、繁複形式,回歸人本與生活,以多面向社會環境議題,探討如何創造更有意義的建築;是探索,也是對當代建築的挑戰與檢視。
Biennale Architettura 2016─REPORTING FROM THE FRONT
展期:2016/05/28~11/27
地點:主要展區位於威尼斯軍火庫(Arsenale)與綠園城堡(Giardini),其他則分布於市區各地,可查詢官方網站。
相關資訊:www.labiennale.org
Does PERFORMANCE matter?
看展當時,被這看似簡單卻讓人深思的問題大大震撼。繼2012年David Chipperfield探討日常基點(Common Ground)、2014年Rem Koolhaas談建築本源(Fundamentals),到今年智利建築師Alejandro Avarena的前線報導(Reporting From The Front),都在用不同方式討論建築與人的各種關係。「前線報導」靈感來自十字軍東征、也像是戰地記者對於未知之境的目睹與記錄,並將這些消息傳遞分享一般,Aravena呼籲世界共同去探索、關心當代建築的未來,也鼓勵大家挑戰在不同區域、國度的環境現況與限制當中,從「形式」回歸「本質」,去呈現更理想的居住與生活建築,藉此帶給人們更好的世界。
本次他將概念下分支14個關鍵字,包含資源浪費、污染、社區、新住民、自然災害、交通⋯⋯作為給參展者深思的命題,並鼓勵素人常民參與其中。他曾於TED演說時談到「設計是一種綜效力;唯有人們一同參與,才能創造真正有靈魂的建築。」Avarena這樣的風格也同步渲染到展場中,他與團隊以上屆雙年展遺留下的上百噸多餘建材,將鋼條與石膏板重新構築出前衛又冷靜的現代感,甫開展即是觀展者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且主展中88組參展建築師各有精采呈現,從大師到新銳均有看頭:例如公布自己的新計劃,展現更有效益、更環保的郊區生活提案,重新思考生活空間的基本單位,氣候環境與建材改進,不同地區兒童的遊樂設施研究,甚至探討垃圾問題也令人印象深刻……不僅能目睹實體、穿梭其中體驗,Avarena在入口處也將參展人成疊的草稿一一陳列,對建築迷來說超級精采、親切又感動。如果說「建築雙年展」是種藝術形式,那本次Avarena讓思維更添親近與實驗性,讓人理解「好建築」的真義,使人們再往其靠近一大步,打破外在形式,真正鑽研到精神裡頭去。
策展總監Alejandro Avarena將本次概念延伸出14個人類生存課題,包括居住、生活水平、不平等、隔離、危機、週遭環境、污染、犯罪問題、新住民、自然災害、簡化作法、衛生、永續性與社區,作為建築探索命題。
關於Alejandro Avarena
智利建築師,2016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總監。Avarena最著名的是他於2000年起即擔任Elemental的執行總監,以Do Tank(相較於Think Tank智庫,他們是更積極的行動庫)的概念,在智利各地打造各種社會建設;Elemental至今已開發超過2,500件低成本建築。2016年Avarena獲頒普立茲克獎,評審團讚其作品並非僅只藝術形式,而是真正體現建築更具關懷社會的精神:「他證明了最優秀的建築師可以改善人類生活。」這也是近幾年普立茲克獎得主的共同點,也可顯現建築發展至今,關注「人們與生活環境緊密關聯」的趨勢,而Avarena本次也將其精神帶入策展中。
一入展場除了序言,還有十一台螢幕放送展覽成形過程,另外,貼滿本次參展者草稿靈感圖的牆面也是大亮點。光是目睹隈研吾、安藤忠雄、David Chipperfield、Rem Koolhaas、SANAA、王樹……等大師手稿就已讓人感動興奮不已。
前線報導筆記
Notes From The Front
能親眼目睹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件難得的事,先不談豐富的各個國家館提案,主展當中就已許多收穫累積;並非專業人,也能藉此感受與體會建築帶給自身生活上的影響力與關聯。
金獅獎:
更簡易又穩固的結構公式(簡易化)
巴拉圭建築師Solano Benítez與其Gabinete de Arquitectura事務所聯合創造出的建築形式;可隨手可得的建材與簡易、無需專業也能執行的工法,即使在物資缺乏、技術不夠進步的環境也能構築堅固的結構,以水泥接合固定磚塊並以X型紮實結構,符合本次展題精神,獲得評審團青睞,拿下本屆金獅獎。
光之雨:
會撼動心靈的自然設計(永續、氣候)
穿過雲照射下來的「天使的樓梯」光束成為德國建築氣候工程Transsolar事務所與建築師Anja Thierfeld的靈感來源而打造的設計。結合建築與科技,不依賴太陽光,卻能製造出光束,因應不同空間的空氣質地產生的不同光感、光點,創造一種有趣的空間對話。
遊樂設施:
孩子生活裡的建築(周遭環境)
有社會意識的當紅英國年輕建築團體Assemble帶來一支有趣的短片:他們觀察世界各地孩子的遊樂設施,不同地區、不同的環境,也對孩子的娛樂教育造成影響。從水管、輪胎、到繩子與木頭支架……這便是孩子生活裡的建築方法。
關於垃圾:
我們想說的是⋯⋯(浪費、污染)
來自波蘭的Hugon Kowalski與Marcin Szczelina用各種垃圾堆砌如山,讓大家意識目前面臨的問題,垃圾的產生也代表我們正在製造許多無形的浪費。他們談論垃圾的歷史,這也包含製造、消耗與丟棄的各種行為,認識垃圾與浪費。
新住宅:給予移民的生活空間(新住民、社區)
德國科隆的建築事務所BeL Sozietät für Architektur預估2026年的德國將會有四百萬的移民有住處需求的問題。他們將自己的計畫於大幅規模的模型上展現示人:在開發中的城市中,拓展更多可能性,與製造更寬廣的公共空間。
材質:建構建築的個性實驗(居住)
大師隈研吾以材質做建構實驗,以塑膠(塑料)、金屬與木頭的結構堆砌呈現不同建材的特性,無論彈性、亮度、穩定力、以及創造不同建築時所產生的令人驚艷的方式。木結構的探索一直是隈研吾的建築特色,這次將「結構」延展到不同材質,也是延展建築特性的試驗。
Biennale Architettura 2016─REPORTING FROM THE FRONT
展期:2016/05/28~11/27
地點:主要展區位於威尼斯軍火庫(Arsenale)與綠園城堡(Giardini),其他則分布於市區各地,可查詢官方網站。
相關資訊:www.labiennale.org
Does PERFORMANCE matter?
看展當時,被這看似簡單卻讓人深思的問題大大震撼。繼2012年David Chipperfield探討日常基點(Common Ground)、2014年Rem Koolhaas談建築本源(Fundamentals),到今年智利建築師Alejandro Avarena的前線報導(Reporting From The Front),都在用不同方式討論建築與人的各種關係。「前線報導」靈感來自十字軍東征、也像是戰地記者對於未知之境的目睹與記錄,並將這些消息傳遞分享一般,Aravena呼籲世界共同去探索、關心當代建築的未來,也鼓勵大家挑戰在不同區域、國度的環境現況與限制當中,從「形式」回歸「本質」,去呈現更理想的居住與生活建築,藉此帶給人們更好的世界。
本次他將概念下分支14個關鍵字,包含資源浪費、污染、社區、新住民、自然災害、交通⋯⋯作為給參展者深思的命題,並鼓勵素人常民參與其中。他曾於TED演說時談到「設計是一種綜效力;唯有人們一同參與,才能創造真正有靈魂的建築。」Avarena這樣的風格也同步渲染到展場中,他與團隊以上屆雙年展遺留下的上百噸多餘建材,將鋼條與石膏板重新構築出前衛又冷靜的現代感,甫開展即是觀展者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且主展中88組參展建築師各有精采呈現,從大師到新銳均有看頭:例如公布自己的新計劃,展現更有效益、更環保的郊區生活提案,重新思考生活空間的基本單位,氣候環境與建材改進,不同地區兒童的遊樂設施研究,甚至探討垃圾問題也令人印象深刻……不僅能目睹實體、穿梭其中體驗,Avarena在入口處也將參展人成疊的草稿一一陳列,對建築迷來說超級精采、親切又感動。如果說「建築雙年展」是種藝術形式,那本次Avarena讓思維更添親近與實驗性,讓人理解「好建築」的真義,使人們再往其靠近一大步,打破外在形式,真正鑽研到精神裡頭去。
策展總監Alejandro Avarena將本次概念延伸出14個人類生存課題,包括居住、生活水平、不平等、隔離、危機、週遭環境、污染、犯罪問題、新住民、自然災害、簡化作法、衛生、永續性與社區,作為建築探索命題。
關於Alejandro Avarena
智利建築師,2016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總監。Avarena最著名的是他於2000年起即擔任Elemental的執行總監,以Do Tank(相較於Think Tank智庫,他們是更積極的行動庫)的概念,在智利各地打造各種社會建設;Elemental至今已開發超過2,500件低成本建築。2016年Avarena獲頒普立茲克獎,評審團讚其作品並非僅只藝術形式,而是真正體現建築更具關懷社會的精神:「他證明了最優秀的建築師可以改善人類生活。」這也是近幾年普立茲克獎得主的共同點,也可顯現建築發展至今,關注「人們與生活環境緊密關聯」的趨勢,而Avarena本次也將其精神帶入策展中。
一入展場除了序言,還有十一台螢幕放送展覽成形過程,另外,貼滿本次參展者草稿靈感圖的牆面也是大亮點。光是目睹隈研吾、安藤忠雄、David Chipperfield、Rem Koolhaas、SANAA、王樹……等大師手稿就已讓人感動興奮不已。
前線報導筆記
Notes From The Front
能親眼目睹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是件難得的事,先不談豐富的各個國家館提案,主展當中就已許多收穫累積;並非專業人,也能藉此感受與體會建築帶給自身生活上的影響力與關聯。
金獅獎:
更簡易又穩固的結構公式(簡易化)
巴拉圭建築師Solano Benítez與其Gabinete de Arquitectura事務所聯合創造出的建築形式;可隨手可得的建材與簡易、無需專業也能執行的工法,即使在物資缺乏、技術不夠進步的環境也能構築堅固的結構,以水泥接合固定磚塊並以X型紮實結構,符合本次展題精神,獲得評審團青睞,拿下本屆金獅獎。
光之雨:
會撼動心靈的自然設計(永續、氣候)
穿過雲照射下來的「天使的樓梯」光束成為德國建築氣候工程Transsolar事務所與建築師Anja Thierfeld的靈感來源而打造的設計。結合建築與科技,不依賴太陽光,卻能製造出光束,因應不同空間的空氣質地產生的不同光感、光點,創造一種有趣的空間對話。
遊樂設施:
孩子生活裡的建築(周遭環境)
有社會意識的當紅英國年輕建築團體Assemble帶來一支有趣的短片:他們觀察世界各地孩子的遊樂設施,不同地區、不同的環境,也對孩子的娛樂教育造成影響。從水管、輪胎、到繩子與木頭支架……這便是孩子生活裡的建築方法。
關於垃圾:
我們想說的是⋯⋯(浪費、污染)
來自波蘭的Hugon Kowalski與Marcin Szczelina用各種垃圾堆砌如山,讓大家意識目前面臨的問題,垃圾的產生也代表我們正在製造許多無形的浪費。他們談論垃圾的歷史,這也包含製造、消耗與丟棄的各種行為,認識垃圾與浪費。
新住宅:給予移民的生活空間(新住民、社區)
德國科隆的建築事務所BeL Sozietät für Architektur預估2026年的德國將會有四百萬的移民有住處需求的問題。他們將自己的計畫於大幅規模的模型上展現示人:在開發中的城市中,拓展更多可能性,與製造更寬廣的公共空間。
材質:建構建築的個性實驗(居住)
大師隈研吾以材質做建構實驗,以塑膠(塑料)、金屬與木頭的結構堆砌呈現不同建材的特性,無論彈性、亮度、穩定力、以及創造不同建築時所產生的令人驚艷的方式。木結構的探索一直是隈研吾的建築特色,這次將「結構」延展到不同材質,也是延展建築特性的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