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國民教育 該走?該停?

12年國教勢在必行?


改變教育現況 讓台灣教育向上提升

12年國教的目標是期望改變台灣教育長期以考試引導教學的現況,讓每個孩子都能真正學習、適性發展,這樣的出發點人人叫好,但改變是否具有把握,還是先推動有問題才來調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

民國57年台灣義務教育延長為9年,至今已實施超過40年,「在這過程中國家的國力也成長到達一個階段,若沒有特殊原因,很難有大幅的躍進,因此提高整體國民素質是必須走的路。」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說,因此學校教育時間的長短,與國力的關係成正比,由國外經驗看來,已開發國家及開發中國家的明顯差距指標,確實與國民基本教育年數有關。教育部從民國72年開始研議國民義務教育延長至12年,歷經20多年的討論,仍沒正式推動,建國中學校長陳偉泓表示,很多問題不容易解決,冒然推動的風險高。

在推動過程中會遭遇不同的問題與聲浪,潘維大認為,保留部分名額給學校招生,非全盤開放免試入學,是實施12年國教過渡期的方法,也是一種漸進的手段,應該可緩和各方反應。麗山高中校長徐建國也說:「儘管升學管道仍有爭議,但大部分12年國教的內容與子計畫都應該支持,如果不改變現況不可能談教育的改革,在這方面確實需要做一些調整。」若只在升學方式改變,不注重國中課業,高中升大學的入學考試關卡仍然存在,應該做好國中端課程的活化,深化或是補救教學,補救教學應改變以往方式,程度差的學生,要再加強課程內容,程度好的學生要能夠深化,才能達到真正的改革。

陳偉泓也希望台灣教育能進一步向上提升,12年國教的推行須規劃完善的配套措施,且長時間投入資源與人力,慢慢醞釀高中職的優質化。

麗山高中校長徐建國表示,師資為教學關鍵之一,未來老師是否能根據學生程度、性向及能力去做不同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魏嘉儀/攝影)


課綱未推出 12年國教急上路?

按照教育部說法,12年國教在民國103年要上路,但12年國教的課綱卻在108年才會推出,在這之前採用舊的課綱是否能符合12年國教的內容,學生是否成為白老鼠,成為社會關注問題。陳偉泓對此也表示,如果12年國教是重大改變,課綱應該要到位後才開始實施,所有教育作為要達到目的必須透過課綱,12年國教沒有課綱做基礎,在推動上並不穩定。

而教育的改革都是希望教育能夠更好,陳偉泓表示,如果社會大眾對改革看法存有歧見,一半的人對這件事沒有把握,要如何去告訴另一半的人,這個政策沒有問題,是我們比較關心的事,一個政策的實施,事實上應該要讓大家感到值得與期待。

建國中學教長陳偉泓表示,並不贊成將志工服務及獎懲紀錄列入超額比序項目,這會引導學生產生功利思想,助長功利主義氛圍。(魏嘉儀/攝影)


因材施教? 應轉變教學型態


超額比序項目須重新評估

免試入學後,若學生選填的志願超出該校名額時該如何比序,教育部列表說明比序標準,卻引發外界憂慮,志工服務、獎懲紀錄該如何訂立標準,特色招生的機制,是否會變成明星高中考試招生的另一種途徑?

過去入學機制從一試定終生的聯考制度,發展成兩次基測考試,以及個人推薦、申請的途徑。12年國教上路後,免試入學將成為入學方式的最大比例,多數學生只要選填志願即可就學區就讀,這樣的機制也引發是否公平的疑慮。

潘維大認為,沒有一種制度是絕對的公平,但入學以多元方式會更好,學生的才能,並非以紙筆測驗可得知,紙筆測驗無法瞭解正義感、使命感、協調性、同理心等,但經過面談、審查資料的方式,可能會有部分的呈現。

只要填選志願就能讀高中,學校超額時的優先入學比序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比序的條件多且複雜,潘維大認為,比序條件若規定太清楚、明確,會缺乏彈性;如果太彈性、授權太多,也可能造成另一種不公平,應該避免極端的方式,要有比序因素,也要給空間自由考量。陳偉泓則表示,並不贊成將志工服務及獎懲紀錄列入比序項目,這會引導學生產生功利思想,助長功利主義氛圍,而若以門檻的方式認定,只要每位學生達到標準就可得到滿分,就沒有比序的必要性,門檻認定的方式應放在參與比序的資格,而不是放在比序的項目中。

特色招生也是12國教推動的重要項目之一,陳偉泓說:「必須思考規劃特色招生的目的是什麼,是鼓勵學校有特色,還是讓學生可以有考試入學的管道,目前的計畫並沒有說明清楚。」若是希望鼓勵學校發展特色,應該將招生比例逐年提高,但是逐年降低的規定,看起來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考試入學,而非發展特色,特色招生是否淪為部分高中仍以考試作為入學手段,必須重新思考。

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說:「學校教育時間的長短,與國力絕對成正比關係,國民整體素質越高國力當然會越強」。(傅啟倫/攝影)


分組學習 適才教學

現行高中制度在學生高一升高二時會分為社會組與自然組,部分學校也成立美術班、體育班、數理資優班等,潘維大認為,藉此可達到專才教育,將同樣專長的學生集合在一起,或是在某一段時間共同上課,可像大學自由選課的方式。

徐建國也認同分組可讓特殊才能的學生繼續培養專長,並主張僅在程度差異較大的科目做分組,如數學、物理等,分組的目的並非讓學生產生自卑感,而是讓學生能適性學習並依照程度教學,過去國中採能力分班,未來應該強調只在部分學科分組。


教學模式為重要關鍵 盼教育部鬆綁課綱

教育要提升,教學型態與模式必須有重大改變,陳偉泓表示:「讓老師的教學是真正從學生學習的需求出發;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甚至可以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歷程。」若學生能真正以學習角度出發,學會課程內容,即使面臨考試也能有很好的成績,當然未來在考試方向上也要有所調整。

在教學及學習效果上,徐建國也表示:「師資為教學關鍵之一,未來老師是否能根據學生程度、性向及能力做不同的教學非常重要,並希望教材能夠鬆綁,教師能根據課綱,編寫適合不同學生程度的教材。」目前教材雖採一綱多本,但難易度大同小異,不同程度的學生使用同一套教材,導致學習效果不彰,只有教材鬆綁且大考中心改變試題設計方向,才能夠檢驗出學生不同的程度差別,學生不須擔心學習教材太淺會輸給別人,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大學就讀。

目前教育部課綱規定畢業學分必修須達138學分,選修22學分,「若未來要發展各校特色,應可將必修規定降低12~18學分,讓學校能發展特色課程。」徐建國說。以麗山注重科學教育發展為例,可降低必修學分,加重科學方面的學分。這部分若沒有鬆綁,學校無法大膽做特色課程規劃,選修若不採計於畢業學分,對學生也會沒有吸引力。

在規劃特色課程提高選修學分後,徐建國認為,未來升大學的考試內容也要能活化、深化,讓考試科目減少,學校才會願意發展特色,學生也會選修較多課程。陳偉泓也強調考試科目減少,老師的教學才能不以考試為目的,有其他時間做更多課程的發揮,學生也才會有自主學習的空間。


12年國教時代來臨 各校積極發展重點特色


東吳大學 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

五育均衡發展一直是教育追求的目標,但當前社會風氣、教學科目,仍以智育教育為首。潘維大認為,教育應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但大學裡面德育、群育課程卻不多,為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觀,教導學生應具備的品德,特別將「學生事務處生活輔導組」改為「德育中心」,並將倫理學列為全校共同必修課程,成績評量也不單純是紙筆測驗,更能共同討論道德兩難問題,培養公民應有的態度。群育教育是五育教育中的一環,但教育體制並不特別注重,更認為人與人相處是「自然會」的,現在城市的小孩長期缺乏父母與兄弟姐妹陪伴,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更成為近代社會普遍發生的問題。

潘維大為加強群育教育,將「課外活動組」改為「群育中心」,輔導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培養學生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增強團體合作精神,將群育教育當作正式的教育而非課外活動。群育中心更將群育課程列為共通教育必修,舉辦各類活動,將參與活動、設計活動的成果作為成績的評量。另外,除增加群育課程,也與體育活動結合,如全國殘障運動會,目的不只能讓殘障同胞共同參加運動,更推廣生命教育的意義,讓同學自然而然對身體有殘缺卻還努力發揮生命力的人產生感動,在正式運動會前半年時間,更讓同學陪伴殘障者一同練習,如此親身的體驗將比看一部令人感動的電影,感受更為深刻。

此外,隨著兩岸交流漸趨頻繁,潘維大認為,無論兩岸的政治關係如何變化,相互理解及擁有共同想法,是維持兩岸和平的重要因素,未來將加強與大陸交流,爭取陸生名額,校內學生也能透過與陸生交流,瞭解文化差異,也希望台灣學生多到大陸做參訪,增加視野及國際觀。


建國中學 發展校本課程開拓新視野

陳偉泓希望免試入學推動後,建中還能保留85%名額以考試的方式招生,更舉出美國高中雖屬學區制,但紐約市有9所高中學生參加入學考試,憑成績錄取,這能讓對學術有興趣的學生,保留一個學習的場域。

配合民國103年,建中積極規劃校本課程,期望建立學校特色,以作文課來說,未來可以將作文分為三類,一類是基礎寫作,一類是撰寫論文的邏輯能力,另一類是文學的創作等,讓學生適性做選擇。

校本課程分成基礎型、發展型及進階型,基礎型是達到國家課綱的要求,學到基本能力;以發展性課程發展興趣、能力以及全人教育的規劃;進階型課程則是針對學術傾向特別強的學生,利用進階課程有更深入學習的機會。


麗山高中 積極規劃課程與教學領先計畫

麗山高中以科學教育聞名,徐建國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具有大學格局的國際優質科學高中,並培育具有領袖氣質、會生活、具國際觀的科學麗山人。」麗山高中因應12年國民教育的實施,積極規劃領先計畫。

麗山高中有非常特別的課程規劃,分為「校本課程」及「亮點課程」。「校本課程」為學生必修,每個高一生都要上研究方法,讓學生學會如何探索,如何解決問題,更學會如何「研究」;高二生瞭解基礎的研究方法後,開始上專題研究,參加科學展覽競賽,更屢獲國內外科學競賽獎項,這些都是普通班學生在專題課程中做出來的作品;高三後若對專題仍有興趣可選修精進加深的課程,再做更深入的研究。

「亮點課程」為選修規劃,針對高一與高二生,利用第八節課做專題精進,或針對數理好的學生加深解題以及跨科合作,也在高三下學期針對已申請到大學的學生,設計精進課程,可分為文科和理科,集合不同科目老師開設課程,銜接加強學生未來就讀的校系。

麗山高中不僅在科學教育有顯著成就,也持續推展多元智慧活動,如今年有NASA太空科學視訊教學計畫、國際交流體驗營(江南、北京、英國、新加玻)、天文觀星營、日本SSH科學成果發表會等,配合高瞻計畫,學生只須支付保險費,即能報名參加。

麗山高中目前是教育局指定的未來學校之一,發展網路視訊教學、整合教學資源查閱系統及設置行動資訊教室;也是電子書包試辦學校,利用行動學習載具(iPad/EeePad),拓展學習領域,更開設科學活動探索課程,舉辦國中科學營等,讓學區內對科學研究有興趣的國中生能認識麗山高中。

徐建國最後更強調,台灣教育要容許各校高中發展特色,同時,讓學生發展自己特色,並打造國際交流平台,讓學生具備能力好、會思考、有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