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批發第三代 「享嘉」無香精杏仁茶收服消費者

自清朝開港以來,依傍淡水河,大稻埕成為台灣南北雜貨、茶葉藥材主要的通商貿易集散地。日治時期,中藥材批發零售中心就在迪化街,聚集超過百家中藥行。

近幾年中草藥行經營困難,店面一家一家收。原因不外乎藥事法規、傳統中藥行很難吸引年輕消費族群、還有人才斷層和食安等問題。

「不像大部分家業找接班,父親其實不希望我回來!」中草藥批發貿易商第三代馬儷文說:「很辛苦,但那也是我回來的理由。」

大稻埕中草藥批發貿易商第三代馬儷文創立「享嘉Daily Enjoy」。趙郁誠攝影


突破:中藥材批發產業困境

爺爺從中國廣東來台,先在大稻埕的小商店工作,後來到貿易公司上班。隨著孩子們出生,爺爺決定自己創業,開創的傳統中藥貿易事業。到父親一代,基本上勤奮認真就能跑出生意,不少商業往來可以在互信的交情中建立。

現在則不同,隨著資訊越來越透明,作為大盤商也得直接面對消費者最在意的食安問題。政府制定的法規盡量從嚴,可以理解為美意,但從進口貿易商的角度,秉持把關的態度,有時還是會面臨產地的變因,退件的疑慮,還有不斷被下游廠商砍價的困境。

產業的瓶頸,讓馬儷文萌生建立品牌的念頭。

馬儷文大學法文系畢業後到法國念研究所,待三年左右回到台灣,回台後第一份工作就被派到上海分公司,一待就是五年。

上海的第一份工作是紡織品的貿易商,工作內容是溝通品牌主和工廠,從商品開發、生產到出貨都得把關。擅長扮演橋梁角色,跨產業和跨語言工作,讓馬儷文汲取跨界經驗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