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促解封亂象生 中國經濟復甦前景堪慮

中共突如其來地解除極端清零政策後,沒有迎來民眾「報復性消費」,而是集體陷入搶藥看診恐慌。中國經濟仍受疫情和政治箝制影響,不僅拖累復甦力道,更令人質疑能否恢復過往榮景。

中共倉促解封 民眾恐慌搶藥

為快速撲熄白紙革命的火種,中國政府突然在2022年12月7日公布鬆綁防疫措施「新十條」,不再提及「堅持動態清零」,也取消臨時封控、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無症狀感染者和輕型患者的居家隔離等限制。政府臨時政策轉向使得染疫人數、死亡人數增加,甚至發生焚化爐不足、冰櫃全滿的慘狀,中國民眾沒有因為鬆綁而心安,反而陷入嚴重的集體恐慌中。

在中國多個城市,出現大批民眾上醫院、大排長龍看診,以及民眾湧向藥房搶購買防疫藥物、感冒藥、退燒藥、止咳等藥物,導致醫院門診忙得昏天暗地、感冒藥物嚴重缺貨。中國這波搶藥潮也開始波及國外,已發生澳洲華人購買止痛藥「必理痛」並寄給中國的家人朋友,使得「必理痛」銷售一空,也有不少香港人同樣購買大量止痛退燒藥寄回大陸,台灣也爆出「普拿疼」缺貨情事。

「桃」過疫情

在恐慌情緒蔓延、藥物缺貨及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當網路謠傳「水蜜桃罐頭是感冒神藥」時,水蜜桃罐頭立即登上中國網路熱搜關鍵字排行榜,中國各大平台、超市的水蜜桃罐頭轉眼間賣光。即使官媒和廠商跳出來澄清「水蜜桃沒有療效」,要民眾理智,中國網友卻說買水蜜桃只是希望「桃」過疫情,有的還反嗆:「大家都知道沒效,就是圖個吉利。」

除了水蜜桃,也爆發檸檬搶購潮。在2022年12月8日的上海市政府記者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宣導防疫時說:「沒有症狀或有一點鼻塞,用新鮮檸檬泡溫水喝就行了。」此話一出,民眾瘋狂購買,檸檬價格連番上漲。

中國消費需「3至6個月」恢復正常

外界期待中國疫情解封能快速復工、復產,或是出現「報復性消費」提振買氣,提振萎靡的經濟,但中國經濟學家則認為疫情升溫仍給復甦帶來陰影。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說,「一個國家在感染病例快速上升過程中,尤其是在老百姓對感染還有一定恐懼的情況下,對當期經濟的衝擊不能低估。」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伊凡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也認為,中國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適應與病毒共存,消費可能要在3到6個月後,才能接近正常水準。因此,當疫情持續影響勞動力生產和供應鏈時,中國短期內經濟好轉可能性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