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之於藝文,用之於藝文 「說故事的人」歐陽穎華 揮灑「台中市役所」的今世
矗立在台中中區,「台中市役所」的古典建築立面與罕見圓頂,比一旁的台中州廳更加受到矚目,原因或許是當年興建之時,建築經費就比其他同級建築高出約莫十倍。除當年時興的磚木結構體,還有古典樣式的大門,從三角形山頭、簷口、橫飾帶到二旁分立的圓、方立柱、立柱基石、台階等,「台中市役所」不僅塑造出宏偉氣象,其中更暗藏防震工法。
隨著日治時代的行政區劃分不斷變更,這棟建築的擁有者也從「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更改為「台中州」,也是「台中市役所」之稱的原因。日文的「役所」,意指政府機關、官署、官廳,因此台中市役所,就是台中市政府辦公室的意思。國民政府來台後,這棟建築也曾作為國民黨台中黨部、市政資料館、台中市交通局使用。2002年,台中市政府公告其為「歷史建築」,今年2月,重新開幕。
負責營運的「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穎華,跳脫錙銖必較的營利模式,以社會企業、社會共好的精神,另創一套「回饋社會」的經商模式,頗值得深思。
進行人潮分流的祕訣
台中市役所一樓為「有役思藝文空間」,集結生活選書與選物店,店員以導覽建築文化為主,並不介紹商品。二樓則為義式餐廳「說故事的人 Narratore」,主廚林耀輝曾於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Trattoria Zappatori工作多年,採用中部在地食材,結合北義烹調手法,為客人端出有故事性的料理。三樓則為自由參觀的開放空間。
這樣的規劃,不但與前一手的經營團隊完全相反,二樓餐廳還須額外施作水電工程,費用超支,很多朋友嘆氣,「一樓賠大了。」
但歐陽穎華不這樣認為,為彰顯歷史建築的公共性,加上二樓為木地板,有容留人數限制,因此將大量民眾的進出規劃在一樓,未來將與文化團體合作,發展街區認同活動,而真正獲利的關鍵在二樓的頂級餐廳。
與高級餐食匹配的空間價值
商業空間並不全然能自帶流量,環顧台中市役所周遭,停車空間有限、文教氣氛濃厚,對街的台中州廳還在整修中。換句話說,台中市役所必須「自行創造目標客群」,但目標客群是誰呢?
日治時期,台中州統轄的公共埤圳灌溉面積為全台之冠,也因此「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得以砸下重金興建工作事務所,施工期多出一倍以上,當年細膩的施工成了今日的觀光資源。
專程前來參觀的民眾多半已對台中市役所有一定了解,除了滿足之前未能親炙的新鮮感,更希望體驗一種時代感,如同坐在京都歷史悠久的咖啡廳,點一杯黑咖啡,揣想城市當年的盛況,更是對自己青春的追憶。
「這裡的環境賦予空間獨具的價值與尊榮感,組合成呼應價值的價格。」
經營歷史建築有道看不見的牆
2000年2月,《文化資產保存法》增列「歷史建築」為文化資產保存項目,並制定「再利用」政策,低廉的租金、特殊的建築,吸引不少公司投入經營,但鎩羽而歸的恐是多數。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多數經營者不知歷史建築並非老祖母的紅寶石,誤認為以現代工法重新鑲嵌後,就能靚裝登場。
歐陽穎華在十四年前踏入歷史建築活化行列之前,已經手多檔考古人類學的應用與古蹟展覽,「淡水古蹟館、布袋戲館都讓我們學到很多,因此我們非常清楚其中的困難、成本、限制條件。」
歷史建築的隱藏成本有後續維修、工法要求、通過文資審查,甚至需面對每二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的維護管理。以台中市役所為例,二樓餐廳水電工程雖然費事,但比起要處理多年未清理的化糞池、冷氣,是小巫見大巫。
歐陽穎華表示,當經營者不熟悉歷史建築的法規與細則,僅以純商業經營思維看待,就會翻船。以草山行館為例,第一年賠上百萬後,逐年獲利,撇除疫情期間的虧損,可說是目前台北市唯一不受市府補助、尚可回饋公家的歷史建築。
為什麼不看未來呢?
「草山行館」是蔣中正初始來台的住所,美國前總統尼克森、麥克阿瑟將軍都曾來此會面,號稱「第一個總統官邸」,後成蔣家避暑山莊,2005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歷史會被記錄,但為什麼不看未來呢?」大學四年,歐陽穎華天天從草山行館前路過,十一年前,他參與標案,企劃書對草山行館的活動規劃抹除政治意識,加入與當代生活連結,如:藝術家駐村、陽明山生態空間等,跳脫藍綠,他的規劃獲得文資委員的認同,順利標下草山行館,經營至今。
社會企業以商業所得 分配公眾利益
歐陽穎華認為,經營者對產業都應有自己的觀察與想像。十八年前,他投入藝文產業時,雖然全台尚未形成企業經營風氣,但他已經看出藝文的潛力,並想出一套商業模式。而他對產業觀察的能力,多來自於曾任高雄國際花卉批發市場總經理、台北建國假日花市總幹事、台北市花店協會理事長的經驗,對消費動向敏感度高,經常設計各式財務報表,進行分析。
早年投入古蹟與歷史建築的活化,是歐陽穎華建立公司品牌的一環,也是他實現社會企業的作法。換句話說,公司的金雞母不在歷史建築的活化經營,而是每年辦理的藝文活動,再進行公眾利益分配,這也是他與其他企業看待歷史建築活化不一樣的地方──取之於藝文,用之於藝文。
COVID-19襲擊全球的三年,管理層與他討論是否進行裁員?「我們從事文化相關行業,思維應與商人不同。」面對人的感性,與面對社會的理性,歐陽穎華認為二者都重要,他估算,若一年損失在800萬以內,就算利潤達標。但他也指出,「所有的感性,必須建立在理性上。」也因此對每個案子的營運評估,馬虎不得。
當年從事農產行銷,沒有走上國際輸出之路,現在從事文化行銷,歐陽穎華認為有機會,但必須轉為在地性,「我現在做的事情,是設計一個過道,讓文化與民眾連結。」他認為,跟民眾沒有接觸,就無法文「化」,而美好事物之所及,就能化解民眾戾氣、社會對立,重現立德、立言的重要性,也是他當初走入藝文產業的初衷。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43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43期)謝謝!
台中市役所2023年2月重新開幕,交由長年投入歷史建築的好役思總經理歐陽穎華經營。
隨著日治時代的行政區劃分不斷變更,這棟建築的擁有者也從「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更改為「台中州」,也是「台中市役所」之稱的原因。日文的「役所」,意指政府機關、官署、官廳,因此台中市役所,就是台中市政府辦公室的意思。國民政府來台後,這棟建築也曾作為國民黨台中黨部、市政資料館、台中市交通局使用。2002年,台中市政府公告其為「歷史建築」,今年2月,重新開幕。
歐陽穎華長年大力推動社會企業。
負責營運的「好役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歐陽穎華,跳脫錙銖必較的營利模式,以社會企業、社會共好的精神,另創一套「回饋社會」的經商模式,頗值得深思。
台中市役所二樓為木地板,有容留人數限制,規劃為「說故事的人 Narratore」頂級餐廳。
進行人潮分流的祕訣
台中市役所一樓為「有役思藝文空間」,集結生活選書與選物店,店員以導覽建築文化為主,並不介紹商品。二樓則為義式餐廳「說故事的人 Narratore」,主廚林耀輝曾於義大利米其林一星餐廳Trattoria Zappatori工作多年,採用中部在地食材,結合北義烹調手法,為客人端出有故事性的料理。三樓則為自由參觀的開放空間。
這樣的規劃,不但與前一手的經營團隊完全相反,二樓餐廳還須額外施作水電工程,費用超支,很多朋友嘆氣,「一樓賠大了。」
但歐陽穎華不這樣認為,為彰顯歷史建築的公共性,加上二樓為木地板,有容留人數限制,因此將大量民眾的進出規劃在一樓,未來將與文化團體合作,發展街區認同活動,而真正獲利的關鍵在二樓的頂級餐廳。
「有役思藝文空間」店員以導覽建築文化為主,並不介紹商品。
與高級餐食匹配的空間價值
商業空間並不全然能自帶流量,環顧台中市役所周遭,停車空間有限、文教氣氛濃厚,對街的台中州廳還在整修中。換句話說,台中市役所必須「自行創造目標客群」,但目標客群是誰呢?
日治時期,台中州統轄的公共埤圳灌溉面積為全台之冠,也因此「台中廳公共埤圳聯合會」得以砸下重金興建工作事務所,施工期多出一倍以上,當年細膩的施工成了今日的觀光資源。
專程前來參觀的民眾多半已對台中市役所有一定了解,除了滿足之前未能親炙的新鮮感,更希望體驗一種時代感,如同坐在京都歷史悠久的咖啡廳,點一杯黑咖啡,揣想城市當年的盛況,更是對自己青春的追憶。
「這裡的環境賦予空間獨具的價值與尊榮感,組合成呼應價值的價格。」
經營歷史建築有道看不見的牆
2000年2月,《文化資產保存法》增列「歷史建築」為文化資產保存項目,並制定「再利用」政策,低廉的租金、特殊的建築,吸引不少公司投入經營,但鎩羽而歸的恐是多數。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多數經營者不知歷史建築並非老祖母的紅寶石,誤認為以現代工法重新鑲嵌後,就能靚裝登場。
歐陽穎華在十四年前踏入歷史建築活化行列之前,已經手多檔考古人類學的應用與古蹟展覽,「淡水古蹟館、布袋戲館都讓我們學到很多,因此我們非常清楚其中的困難、成本、限制條件。」
歷史建築的隱藏成本有後續維修、工法要求、通過文資審查,甚至需面對每二年一次或一年一次的維護管理。以台中市役所為例,二樓餐廳水電工程雖然費事,但比起要處理多年未清理的化糞池、冷氣,是小巫見大巫。
歐陽穎華表示,當經營者不熟悉歷史建築的法規與細則,僅以純商業經營思維看待,就會翻船。以草山行館為例,第一年賠上百萬後,逐年獲利,撇除疫情期間的虧損,可說是目前台北市唯一不受市府補助、尚可回饋公家的歷史建築。
為什麼不看未來呢?
「草山行館」是蔣中正初始來台的住所,美國前總統尼克森、麥克阿瑟將軍都曾來此會面,號稱「第一個總統官邸」,後成蔣家避暑山莊,2005年公告為「歷史建築」。
「歷史會被記錄,但為什麼不看未來呢?」大學四年,歐陽穎華天天從草山行館前路過,十一年前,他參與標案,企劃書對草山行館的活動規劃抹除政治意識,加入與當代生活連結,如:藝術家駐村、陽明山生態空間等,跳脫藍綠,他的規劃獲得文資委員的認同,順利標下草山行館,經營至今。
社會企業以商業所得 分配公眾利益
歐陽穎華認為,經營者對產業都應有自己的觀察與想像。十八年前,他投入藝文產業時,雖然全台尚未形成企業經營風氣,但他已經看出藝文的潛力,並想出一套商業模式。而他對產業觀察的能力,多來自於曾任高雄國際花卉批發市場總經理、台北建國假日花市總幹事、台北市花店協會理事長的經驗,對消費動向敏感度高,經常設計各式財務報表,進行分析。
早年投入古蹟與歷史建築的活化,是歐陽穎華建立公司品牌的一環,也是他實現社會企業的作法。換句話說,公司的金雞母不在歷史建築的活化經營,而是每年辦理的藝文活動,再進行公眾利益分配,這也是他與其他企業看待歷史建築活化不一樣的地方──取之於藝文,用之於藝文。
COVID-19襲擊全球的三年,管理層與他討論是否進行裁員?「我們從事文化相關行業,思維應與商人不同。」面對人的感性,與面對社會的理性,歐陽穎華認為二者都重要,他估算,若一年損失在800萬以內,就算利潤達標。但他也指出,「所有的感性,必須建立在理性上。」也因此對每個案子的營運評估,馬虎不得。
當年從事農產行銷,沒有走上國際輸出之路,現在從事文化行銷,歐陽穎華認為有機會,但必須轉為在地性,「我現在做的事情,是設計一個過道,讓文化與民眾連結。」他認為,跟民眾沒有接觸,就無法文「化」,而美好事物之所及,就能化解民眾戾氣、社會對立,重現立德、立言的重要性,也是他當初走入藝文產業的初衷。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43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43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