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信《長春》不只是煙花 「佳映娛樂」讓正的力量循環

首部代表加拿大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的中文電影《長春》,訂於4月7日在台上映,「撼動人心」、「充滿感染力的傑作」是國際媒體《衛報》與《國家郵報》對影片的評述,影片在台由「佳映娛樂」發行。

《長春事件》電影海報。佳映娛樂提供

佳映娛樂主要發行獨立製片的電影,其中以法國電影為大宗,也曾發行被中國禁演的《天注定》,以及探討香港現況的電影《十年》。此次發行《長春》(又名《長春事件》),佳映總經理劉嘉明表示,這是他長期關注社會議題脈絡下,一個自然會發生的事。而影片本身除了極具議題性、動畫創作的手法頗為新穎,製作品質、敘事的方式,人物情感的張力更是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劉嘉明以Sticky(黏)一詞形容,他說:「觀眾看了會被綁住。」

讓小眾電影有一線生機
大學時代主修新聞,畢業後轉攻電影的劉嘉明,一直很重視「可能影響社會,影響未來的關鍵議題」。劉嘉明1997年執導的《三十而立》,即是一部題材「反應生活的電影」;2005年創立佳映娛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發行與製作較具文化性,且正面、積極、鼓勵人心的小眾電影。
在影視紅海的戰場上,劉嘉明坦言,自己經營的是「相對最不穩定的那一塊市場」,基本上是「對學習或者文化有一定興趣的人」,也許只有3%到5%。但他希望這些「文化性強過商業性」的電影,在台灣能有一線生機。
他認為,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是多元的,各種聲音能夠並容,「即便再微弱的聲音,依然被保障一個表達意見的可能性。」也因此,「如果佳映不進口,就不會有別人進口的電影」,便成為發行考量之一。
所幸,台灣人思想相對開放,願意去接觸新的事物。劉嘉明舉法國電影的發行為例,台灣是全世界法國以外,發行法國電影最多的國家,「這方面體現了台灣人的一種性格,喜歡學習新的東西,接觸新的東西,不同的東西。」也因此,儘管小眾電影生存不易,佳映娛樂依舊認為有一線生機。

選片標準:品質、議題、價值
劉嘉明比喻發行商:「就像一個觸媒,一個催化劑。我們就像蜜蜂一樣,天天到處收集花蜜,希望它能夠開花結果。」透過發行影片,猶如帶着觀眾走一趟開花結果之旅。
發行中國知名導演賈樟柯的《天注定》,以及香港電影《十年》,都是在這樣的思考脈絡下所做的決定。《天注定》截至今日都無法在中國上映,劉嘉明說,當時他在坎城影展上看到這部電影,看完的時候,「有點驚訝得站不起來。」他說,當大環境在關注經濟發展的果實時,賈樟柯在意的是在經濟發展浪潮中,跌倒爬不起來的那些人。
《十年》內容涉及香港民主、人權、言論自由,以及在地文化遭受威脅的情況,被譽為香港未來的「預言書」,影片遭中共當局全面封殺。劉嘉明無奈地說,自己並非對政治特別感興趣的政治動物,但是看到這些影片的時候,「我都格外的感動。」創作者的勇氣跟決心,分外令人動容。
發行《長春》因此也成為一個必然,一個「自然會發生的事情」。《長春》記錄的是一個21年前發生的真實事件,影片傳遞的是「捍衛言論自由、表達的自由」。劉嘉明強調:「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一個很重要的議題。」影片的價值在於「透過這樣的方法,觀眾可以去了解原本可能並不了解的東西,它把一些材料、資源、訊息呈現出來,讓人家去判斷。」

長春事件必須被記錄
《長春》的故事敘述2002年3月5日,中國長春市32個有線電視頻道被蓋台插播,播放了將近50分鐘法輪功信仰在中國遭受迫害的真相內容,當時有超過10萬市民看到插播影片。該事件震驚中共當局,事件發生後不到1小時即展開大抓捕,據統計有近5,000人遭非法抓捕,18位參與插播者受到酷刑甚而致死。
影片以動畫及訪談形式,記錄了此一事件。儘管插播事件極具新聞性與戲劇張力,但整個世界彷彿並不知道事件存在過。影片中動畫的主要創作者,是中國知名漫畫家郭競雄(大雄),在其YouTube頻道《大雄畫裡話外》中,他這麼說道:「這件事情像一顆煙花一樣,把這個城市照亮了,原以為第二天就會帶來光明,但是它僅僅是一個燦爛的煙火,然後歸於無聲,依然消失在黑夜當中……」20年過去了,中國依舊是漫漫長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