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最大的心理障礙:恐懼損失
這個話題其實筆者已經從不同角度談過好幾次了,但每次看到朋友陷入這個投資行為上的謬誤,就忍不住要再談一次。
害怕損失源自天性
我有好幾位朋友,理念上完全接受長期投資,也知道只要用合理的價格買下好股票,或是乾脆買「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然後長期持有,就可以享受投資的果實。但實際上,他們卻做不到。往往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買進賣出好幾次,整個心思都被綁在股市的漲跌上,哪有可能長期持有?而頻頻進出,績效通常乏善可陳。
有些行為學派的書籍,喜歡把「害怕損失」這個投資謬誤歸咎於人類的遺傳,根植於我們的DNA,很難改變。這個遺傳,雖然可以適應大自然弱肉強食的環境,卻不適合股市。舉例來說,在遠古時代,當我們看到獅子出現時,本能就知道要趕快逃,保命要緊。只有警覺性高,順利逃跑的人才不會被獅子吃掉,才有機會把基因傳給下一代。因此,我們現代人身上都保有這樣的基因:遇到危險時,本能地逃命。
本能反應剛好是股市的賠錢公式
而在股市裡,這個本能反應依然發揮作用。譬如說,如果我們知道股市即將有重大利空來襲,我們就會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保命要緊,其他的都不重要。一直要等到利空結束,危機解除了,我們才會試探性地再度投資。遇到危機就恐慌逃跑,等危機解除後又貪婪買進,這樣的行為在股市裡,剛好就是賠錢的公式。
因為股市和遠古時代的草原有一個很大的差異:股票必須有人接手,你才逃得掉;而在危機當中,你只有用更低的價錢殺出,才會有人接手。此外,當危機解除,大家都認為可以買進時,你必須出很高的價錢去搶,才買得到股票。所以,為了逃避利空所帶來的虧損,投資人不惜一切低賣高買,反而造成虧損。這就是典型的過程。
有的投資人以為績效不好是因為手腳不夠敏捷,行情判斷不夠精準。因此,求助於技術分析、計量操作等工具,試圖透過大數據解讀市場,提早察覺市場的動態。這樣做或許可以些許提升操作效率,然而本質上的行為謬誤,卻完全沒有處理,自然也不可能顯著改善投資績效。
長期投資的利潤來自複利和風險承擔
如何跳脫這個本能謬誤呢?方法非常多:有機械式的定期定額投資法、有買進持有法(買進之後就不去管它)、還有一種叫雙帳戶法。所謂雙帳戶法,來自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勤於理財的先生為家人和自己分別開設股票帳戶。一個戶頭是「自己的」,所以用心研究操作;一個是「家人的」,所以股票買了就放著,長期持有。大約二十年之後,那個「家人的」帳戶從不去管它,績效竟然遠勝「自己的」帳戶。道理很簡單:複利!由於沒有進進出出,所以複利發揮作用,效果遠遠勝出。
害怕損失源自天性
我有好幾位朋友,理念上完全接受長期投資,也知道只要用合理的價格買下好股票,或是乾脆買「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然後長期持有,就可以享受投資的果實。但實際上,他們卻做不到。往往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買進賣出好幾次,整個心思都被綁在股市的漲跌上,哪有可能長期持有?而頻頻進出,績效通常乏善可陳。
有些行為學派的書籍,喜歡把「害怕損失」這個投資謬誤歸咎於人類的遺傳,根植於我們的DNA,很難改變。這個遺傳,雖然可以適應大自然弱肉強食的環境,卻不適合股市。舉例來說,在遠古時代,當我們看到獅子出現時,本能就知道要趕快逃,保命要緊。只有警覺性高,順利逃跑的人才不會被獅子吃掉,才有機會把基因傳給下一代。因此,我們現代人身上都保有這樣的基因:遇到危險時,本能地逃命。
本能反應剛好是股市的賠錢公式
而在股市裡,這個本能反應依然發揮作用。譬如說,如果我們知道股市即將有重大利空來襲,我們就會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保命要緊,其他的都不重要。一直要等到利空結束,危機解除了,我們才會試探性地再度投資。遇到危機就恐慌逃跑,等危機解除後又貪婪買進,這樣的行為在股市裡,剛好就是賠錢的公式。
因為股市和遠古時代的草原有一個很大的差異:股票必須有人接手,你才逃得掉;而在危機當中,你只有用更低的價錢殺出,才會有人接手。此外,當危機解除,大家都認為可以買進時,你必須出很高的價錢去搶,才買得到股票。所以,為了逃避利空所帶來的虧損,投資人不惜一切低賣高買,反而造成虧損。這就是典型的過程。
有的投資人以為績效不好是因為手腳不夠敏捷,行情判斷不夠精準。因此,求助於技術分析、計量操作等工具,試圖透過大數據解讀市場,提早察覺市場的動態。這樣做或許可以些許提升操作效率,然而本質上的行為謬誤,卻完全沒有處理,自然也不可能顯著改善投資績效。
長期投資的利潤來自複利和風險承擔
如何跳脫這個本能謬誤呢?方法非常多:有機械式的定期定額投資法、有買進持有法(買進之後就不去管它)、還有一種叫雙帳戶法。所謂雙帳戶法,來自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勤於理財的先生為家人和自己分別開設股票帳戶。一個戶頭是「自己的」,所以用心研究操作;一個是「家人的」,所以股票買了就放著,長期持有。大約二十年之後,那個「家人的」帳戶從不去管它,績效竟然遠勝「自己的」帳戶。道理很簡單:複利!由於沒有進進出出,所以複利發揮作用,效果遠遠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