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選股

是的,在指數化被動投資當道的今天,談「選股」是一個相當不討好的主題。畢竟,還有誰願意花無數的時間研究股票,結果報酬率卻不如買進持有一檔ETF。然而,誠如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名言:「當你發現自己站在大多數的一方時,就是該停下來反省的時候了。」股市就是這麼奇怪,當主流發展到一個極致時,往往也是反轉的開始。或許,現在應該反向思考,談一談選股了。

被動投資 vs. 主動投資

何以如此?「被動投資」(一般又稱指數投資,通常以長期持有、分散風險的方式進行投資)之所以有效,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市場有足夠的「主動投資」(積極管理自己的投資組合)人研究並操作股票,使得股票價格有效反映基本面。今假設所有人都不研究股票,每個人都被動投資,那麼股價就會和基本面脫鉤,而使得被動投資失靈。說白了,就是「ETF」(Exchange Traded Fund,指數股票型基金)成分股太貴,「非ETF」成分股太便宜。當然,目前還不至於太離譜,而且市場有自我調節的力量:若趨勢不斷往被動投資發展,造成股價漸漸偏離基本面時,一方面被動投資所買的成分股太貴,影響日後投資績效;一方面僅存的少數主動投資人,更容易發現市場價格錯誤而操作獲利。於是被動投資減少而主動投資增加。

總之,「主動投資」與「被動投資」之消長,有一個動態關係。當被動投資過熱,主動投資的獲利機會就相對增加。

主張被動投資者總認為,投資人自己研究選股是非常困難的事,往往費盡心力結果卻是徒勞無功。乍看之下,的確如此。市場有無以數計的投資機構與專業分析人員,一年365天、一天24小時地研究股票,業餘投資人豈有機會?但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如今ETF當道,台灣50或VOO等主要ETF已經成為大型法人的主要投資部位。主動投資已經大幅縮減,人員配置亦隨之精簡。

選股不難:十步之內必有芳草

此外,投資人要善用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模仿機構投資人。

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Peter Lynch)一向主張,業餘投資人只要稍稍花一點時間關注生活小事,就可以做好選股工作,並打敗高薪的職業分析師。他在《打敗華爾街》(Beating the Street)中記述了波士頓郊區一所學校的老師,茉莉西女士(Ms. Morrissey)帶領一群七年級生,以紙上模擬方式進行投資的故事。他們選出了沃爾瑪(Walmart)、耐吉(Nike)、迪士尼(Disney)、泛泰(Pentech)、Gap、百事可樂等生活上所接觸得到且產品或服務令人由衷喜歡的公司。他們的投資組合在1990~1991二年期間的報酬率高達69.6%,同期間S&P 500僅有26.08%。

《世上最簡單的投資策略》(The World’s Simplest Stock Picking Strategy)作者愛德華‧萊恩(Edward Ryan)延續林區的觀念,認為專業人士擅長財報分析、產業研究、股票評價等,但往往見樹不見林,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消費者對產品的感受與熱愛程度。而這正是業餘投資人可以發揮所長之處。業餘投資人只要稍微留意生活上的點點滴滴,就不難找到蘋果、臉書、亞馬遜、好市多等超級好股票。這些股票,反而專業投資人會因股票價格、風險等種種因素而躊躇不前或不能長期持有。

尋找冷門股

歌林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授布魯斯‧格林沃德(Bruce Greenwald)認為,業餘投資人要往冷門、小型、陌生的產業尋找好股票,比較有機會勝過專業投資機構。大型機構對熱門股早就研究透澈,而且派員反覆訪談,其專業與資訊掌握能力,絕非業餘投資人所能望其項背。但冷僻陌生產業就不同了,尤其是沒有名氣的小型股,根本乏人問津。因此大家都一樣不熟。有的法人機構甚至有篩選機制,把這些冷門股剔除在研究名單之外,直到這些股票上漲之後,引起市場關注,才納入研究範圍。因此,業餘投資人在這塊反而沒有限制,擁有優勢。

但冷門股有搞頭嗎?有的,而且值得挖掘。格林沃德認為,壟斷能力是企業長期獲利的基礎,但除了天然壟斷具有全面性之外,長期壟斷能力通常只存在於地區性或狹小產業區隔範圍內。在這個小區域內,只容許一家業者存在,例如深山裡的雜貨店或加油站。

或許你會認為,這種區域性的壟斷不具成長空間。其實不然,有時候可以因為某種無法預知的因素,小企業會成長為國際級企業。例如美國電塔公司(American Tower Corp,代號AMT)原本只是美國電台(American Radio System)的一個單位,1995年成立後,不斷併購各州的電塔,終於成為全國性的電塔系統,而於1998年獨立為公司,並不斷向國外擴張。電塔為手機通訊所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目前該公司已名列全球500大企業。十年前,美國電塔在華爾街還是個陌生的名字,根據美國私人投顧公司Motley Fool的一篇文章,已經有個別投資人發現並長期持有。

其實,台灣有許多企業,產品一般人並不熟悉,卻銷往世界各地,有著驚人的競爭力,就是所謂的「隱形冠軍」。這些隱形冠軍儘管經營實績很好,通常規模尚不足以列入主要市值型ETF,僅有少數以小型股為成分的ETF會納入。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這種ETF彌補台灣50的不足,但喜歡挖寶的投資人不妨自己去探索。

主、被動並存 享受投資樂趣

其實,投資人不必選邊站。我們可以主、被動並存,既持有ETF也持有個股。至於二者的比例,可依個人偏好調整。有的人偏重被動投資,偶而選股,可以八成ETF,二成個股;如果你喜歡研究股票,分析個別企業,當然可以積極一些,一半一半或是更多的個股。

最後,容筆者提一下個人的感覺:雖說投資就是為了獲利,但研究個股,選擇自己的投資組合,其趣味和持有ETF是不一樣的。尤其是選到長期的優質企業,那是一種喜悅卻又不足為外人道的感受。總之,不必固守一個陣營,我們可以主、被動並行,魚與熊掌兼得。


【本文摘自《看》雜誌第261期,更多內容請見http://www.watchinese.com】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看》雜誌 第261期)謝謝!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