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斷鏈 動搖台灣國本

不久前我受邀到科技大廠,針對人資部門作了一場演講,在此跟讀者分享部分演講內容。

首先是企業人資的角色。明年勞委會升格為勞動部,底下將成立「勞動力發展署」,而青輔會則併入教育部,成為「青年發展署」。台灣的生涯教育與職涯輔導,在這兩個署的齊力挹注下,即將邁向全新的里程碑。今後經費將不成問題,但最大瓶頸在於輔導顧問不足。

看到有些大學請中文系教授指導畢業生寫履歷自傳、哲學系出身的通識教育老師講授職場倫理,令人搖頭嘆息!雖然部分學校設法動員導師、校友、業師的力量,投入學生職涯輔導,但術業有專攻,最瞭解職場生態與用人規格的,其實莫過於企業人資;若能將其納為輔導的一環,整個輔導體系將可更臻完備。

企業人資投入大學就業輔導、為解決青年失業貢獻心力,不只賺到企業公益形象,也可使人事招募從「獵人」階段(畢業季才展開獵人才),進化到「農夫」階段(在學期間長年深耕人才)。而就個人層面來說,人生也增添新的選擇,日後或許有機會從業界轉戰校園,前永豐金控人資長韓愛玫接掌台大學生職涯發展中心執行長,備受台大學生愛戴,足為人資的典範。

其次,我談到科技業的人才斷鏈危機。台灣青年世代正在逃離科技製造業,最怵目驚心的,就是技職體系工程類科的瓦解。由於招生每況愈下,高職所有工科都在大量減班或停招,取而代之的是餐飲、觀光、表演藝術、數位設計等類科。而普通大學方面,頂尖名校的理工學生,則是被高普考與國營事業吸走,根據考選部統計,企業愛用度最高的台大、成大學生,竟然分居高考上榜人數最多的第一、二名。科技業面臨的人才競爭,已不只是來自同業競爭,而是異業競爭。這種態勢不出幾年,台灣科技業將無可用之才;別管三星或蘋果的威脅,台灣科技業恐怕先被服務業與公家單位的「人才磁吸」打垮。不誇張地說,這已是國安層級的問題。

雖然年輕人在科系方面「棄硬就軟」,但是就連餐飲業超人氣的王品集團,徵才也都有一點吃力。軟性科系學生哪裡去了?根據經濟部調查,餐飲科系竟有高達3∕4畢業後改行、觀光科系有2∕3改行。此外,台灣每年設計學院生產3.5萬個畢業生,新增設計職缺卻只有5,000個,6∕7畢業生都得改行。如此嚴重的人力浪費與錯置,難怪青年失業率降不下來。

線上遊戲公司股價跌到只剩1∕10,裁員風波頻傳,大學卻瘋狂搶設數位設計系,誰管學生就業?高職表演藝術科有如雨後春筍,我看不懂到底在教什麼,難不成台灣是好萊塢?

科技業人資應在校園發揮更大影響力,鼓勵學子回歸科技製造業。美國都在重新擁抱製造業,台灣呢?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12月號(440期)Career職場情報誌-

本期其他文章